石菖蒲
石菖蒲 Rhizoma Acoori Graminei
(英) Grassleaf Sweetfalg Rhizome
別名 山菖蒲、石蜈蚣、水劍草。
來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 的根莖。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有香氣。葉劍狀線形,長30~50cm,寬2~6cm,無中脈。佛焰苞葉狀,長7~20cm,肉穗花序狹圓柱形,長5~12;花兩性,淡黃綠色;花被片6;雄蕊6。漿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于山溝、溪澗潮濕流水的巖石間,或泉水附近。主產四川、浙江、江蘇。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性狀 根莖扁圓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環節,節間長0.2~0.8cm,具細縱紋,上方葉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有殘存葉基;下面殘留須根或圓點狀根痕。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明顯,可見多數維管束小點及棕色小點。氣芳香,味苦、微辛。
化學成分 根莖含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為α-,β-,γ-細辛醚(α-,β-,γ-asarone),并有細辛醛(asarylaldehyde)、二聚細辛醚(bisasarin)、丁香酚(eugenol)及黃樟油素等。
性味 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 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返回]相關文獻
- 石菖蒲摘要: 石菖蒲 石菖蒲Rhizoma Acoori Graminei
- [草部]石菖蒲摘要:
- [卷之一(宮集)]石菖蒲摘要:成功。除或問石菖蒲必得人參而始效,是石菖蒲亦可有可無之藥也。此吾子過輕石菖蒲矣。石菖蒲實有
- [卷十瘡]石菖蒲愈瘡摘要:七日之間其瘡如失后自患此瘡亦如此應手神驗其石菖蒲絡石者節密入藥須此等 《醫說》 南宋
- [卷之三]石菖蒲丸摘要: 治風虛,安寢寐,鎮心神,止恍惚,化痰滯。 石菖蒲遠志(去心)鐵粉(別研)丹砂(別研,各二兩)
- [卷十二水草部]石菖蒲摘要:捷。)止心氣不足。人參茯苓石菖蒲。水土和合。抽為草木。惟石菖蒲全得生陽之氣。吮拔水液。盤絡
- [卷之一草部上]石菖蒲摘要:。藥必求真,服才獲效。《本經》注下載∶原有服石菖蒲一十三年,身生長毛,冬袒不冷,日誦萬語,牢
- [卷第二草之屬]石菖蒲摘要:,嬌艷可愛,自有數小者溪蓀也,花成穗者石菖蒲也,惟以此種四五寸,葉如韭,甚則根長二三分
- [卷四草部]石菖蒲摘要:巴豆、大戟毒。心喜散而惡塞,亦喜斂而畏散。石菖蒲實心臟所大忌也。茍非確見心氣之結,不宜輕用,
- [卷六草部]石菖蒲摘要:
- <<<點此查看更多文獻>>>
資料來源:醫學百科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