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母
英文參考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Fritillaria cirrhosa
[返回]藥典標準
中藥名稱
川貝母
拼音名
Chuanbeimu
英文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 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的干燥鱗莖。
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后者習稱“爐貝”。
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采挖,除去須根 、粗皮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
松貝 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
表面類白色。
外層鱗葉2 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 ”;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 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須根。
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
氣微,味微苦。
青貝 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
外層鱗葉2 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 呈長圓錐形,高7~2.5cm,直徑0.5~2.5cm。
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
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鑒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
松貝、青貝 淀粉粒甚多,廣卵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有的邊緣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狀,直徑 5~64μm,臍點短縫狀、點狀、人字狀或馬蹄狀,層紋隱約可見。
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圓形或扁圓形。
螺紋導管直徑 5~26μm。
爐貝 淀粉粒廣卵形、貝殼形、腎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60μm;臍點人字狀、星狀或點狀,層紋明顯。
螺紋及網紋導管直徑可達64μm。
性味與歸經
苦、甘,微寒。
歸肺、心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用法與用量
3 ~9g,研粉沖服,一次 1~2g。
注意
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返回]相關文獻
- 川貝母摘要:、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川貝母—太白貝母 川貝母—太白貝母Bulbus Frit
- 川貝母摘要: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 川貝母摘要: 川貝母 來源: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或梭砂貝母的干燥磷莖,前
- 川貝母的真偽辨析摘要:及薄層色譜等各方面與川貝母均有不同。結論 混淆品為川貝母偽品,不可作川貝母臨床藥用,要加強鑒別
- 川貝母的真偽鑒別摘要:總之,偽品川貝與川貝的外形相似,但它們的藥材性狀均呈整塊狀,不分瓣。這是識別川貝真偽之重要特
- 川貝母人工栽培取得突破摘要:力,成功解決了川貝母野生變家種、良種選育、栽培退化、高效育苗等技術難題,使川貝母栽培技術逐漸成
- 潘高壽川貝母組培技術獲突破摘要:年以上的川貝母才能開花結果,而實際上絕大多數川貝母生長2~3年就被藥農采挖,等不到川貝母開花結成
- [卷二草部]川貝母摘要:汁服之立解。寒痰停飲,惡心冷瀉,二者禁用。 川貝降肺經之火痰,杏仁行肺經之寒痰,白附去肺經之風
- [卷之一上草部]川貝母摘要:
- [肺部藥隊〔瀉肺次將〕]川貝母摘要:痹。淅貝,一名象貝,體堅味苦,去時感風痰。 川貝化虛痰,土貝形大味苦,治外科化痰毒。應用有別,
- <<<點此查看更多文獻>>>
資料來源:醫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