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溫補調理 少吃寒涼食物
2010年 12月22日中醫師莊雅惠表示,天冷脾胃陽氣虛弱者易因寒氣入侵讓腸胃虛涼,引發胃痛、脹氣、腹瀉等,入冬後因腸胃不適求診民眾較之前增加3成,除做好保暖,飲食宜採溫補,可吃添加萊菔子、黃耆、茯苓等溫、平性藥材食補來調理,避免單吃生菜沙拉等冷食及麻辣鍋等熱性強料理,以免刺激腸胃。
報導╱張佩玉、許芷維 攝影╱翁玉信
中醫師莊雅惠指出,腸胃虛涼的人平時宜多吃平和及溫性食物,如草莓、茼蒿、花椰菜、紅蘿蔔、南瓜、韭菜等,並少吃生食、冷飲及水梨、葡萄柚、大白菜等寒涼食物,主食建議選口感偏軟、好消化的粥、麵類,口感較硬的糙米、五榖米則盡量避免。另外,不建議吃熱性重的料理如羊肉爐、麻辣鍋,當中大量的酒、薑及熱性藥材,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讓消化不良情況變嚴重。
這樣做

蔥薑入菜添暖性
中醫師莊雅惠指出,因蔬菜多半偏寒涼性,烹調蔬菜時,可加入辛溫的蔥、薑、蒜、胡椒等調味品,或與牛、羊肉等溫熱性肉類一起煮增添暖性,避免因食材過於寒涼損傷陽氣,讓虛涼腸胃更加不適。

作息規律要運動
中醫師莊雅惠提醒,熬夜、疲勞、壓力大及缺乏運動,都會影響腸胃機能運作,宜養成規律作息及固定運動習慣,睡眠也要充足,每天7~8小時,使消化道維持正常功能,減少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
吃藥膳

溫補雞湯健腸胃
中藥材:黃耆、去籽紅棗、茯苓各3錢、葛根5錢
食材:雞腿2支、薑3片、米酒1湯匙
作法及功效:雞腿切塊、以熱水汆燙去血水後備用,鍋子加3000c.c水、薑、米酒及放有中藥材滷包,以電鍋燉煮1小時後,少許鹽調味即可,可補氣抗寒、健胃整腸、改善腹瀉情況。

藥粥消脹助消化
中藥材:萊菔子、白扁豆各5錢及黨參、玉竹各3錢。
食材:胡蘿蔔絲、秀珍菇、豬肉絲及蛋汁各1/3碗、米飯1碗。
作法及功效:中藥材滷包放鍋中,加2500c.c水煮開,轉小火煮1小時再取出並倒入米飯,熬成粥後加豬肉絲,再放剩餘材料,煮滾後加鹽、香油,可促消化、消除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