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2012/12/12

調整字級:




根據衛生署2009年的資料創傷性腦損傷佔所有外傷的12.5%,並導致55%的病人死亡。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唐偉誠指出,針灸治療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與調和陰陽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則證實針灸治療能啟動腦幹網狀系統的功能,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讓處於抑制狀態的腦細胞重新甦醒,改善損傷部位的血流量及氧合血紅蛋白飽和度,進而減輕腦水腫和避免顱內壓升高。此外,針灸亦可加強西藥降顱內壓力的作用。

唐偉誠說,受損傷後的三個月內,腦部功能恢復的速度最快,早期針灸治療可加速腦部建立側支循環,促進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或代償,充分發揮腦的可塑性。

唐偉誠表示,腦外傷後綜合症屬於中醫腦病範圍的「外傷性腦病」,急性期因腦外傷所致意識障礙,屬於神昏、昏厥、譫妄等範疇,是臨床的危急重症;出院後出現的諸多病症則屬於中醫頭痛、眩暈、健忘、偏癱、面癱、失語、驚悸、失眠等傷科內證的範疇。

中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腦既為「元神之府,又為「髓海」,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注於此,但腦外傷後腦絡破裂、血溢脈外,致氣閉壅塞積而成瘀;若瘀血阻滯脈絡,造成腦失所養、氣血逆亂,進一步影響五臟六腑而發生頭痛、眩暈、健忘、失眠等「外傷性腦病」。

唐偉誠指出,在穴位的選擇上,頭部以百會、人中二穴,上肢可取曲池、合谷、內關等穴,下肢則可於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等穴進行治療。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針刺百會穴可使大腦內的動脈流速加快,血管阻力降低,腦部血量增加;人中穴可改善腦部組織之血氧濃度,調整兒茶酚胺含量,讓交感神經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針刺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可改善病灶區腦血流灌注分布和腦細胞的功能,激發腦細胞活性,並改善肢體的活動。

唐偉誠說,病人及家屬應保持樂觀和穩定的情緒,循序配合中醫針灸及西醫復健的療程;他提醒頭顱部位術後至拆線期間,避免於頭部穴位施針,以減少發生感染的機會;由於腦外傷病人會長期服用暢通腦部血液循環的藥物,因此不僅服用中藥的時間需與西藥間隔至少1至2小時,避免因為交互作用而對人體造成二次傷害。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唐偉誠說,創傷性腦損傷患者可把握傷後3個月的黃金期,以針灸或中藥輔助治療,可提高腦部功能恢復的成效。(記者蔡清欽攝)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