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1、肝臟在身體健康上扮演一個什麽角色?
一是"肝主疏洩",二是"肝主藏血"。
中醫理論認爲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肝主疏洩",包括調暢氣機,促進全身氣血水液運行,促進脾胃消化,分泌膽汁和調暢情志等作用。中醫認爲人體各髒腑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和新陳代謝要靠氣不斷的升降出入運動來完成,氣機就是指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肝的疏洩功能正常,則氣的升降出入正常,氣血水液運行通暢,保證了各臟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肝還有分泌膽汁和促進脾胃消化的作用。中醫認爲肝主疏洩功能還包括調暢情志的作用,與情志活動的關系最爲密切。疏洩功能正常則情緒正常,心情舒暢;肝氣的疏洩功能太過,則出現急躁易怒、心煩不寐、多夢、頭痛頭脹等肝氣上亢的症狀;肝氣的疏洩功能不足,則出現胸脅脹悶疼痛、情緒低落、抑郁、多疑善慮等肝氣郁結的症狀。二是"肝主藏血",包括貯藏血液、調節血量及攝血的作用,所謂"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就是說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全身血量的分布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血充足則各臟腑器官組織得以滋養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維持機體的各種機能。肝血虛少,臟腑器官組織失養可出現兩目幹澀、視物昏花、肢體麻木等。所以,肝的養生保健方法應該以保持肝的疏洩功能正常和肝血充足爲主要原則。
2、情緒和肝臟健康有什麽關系?
肝"在志爲怒",大怒傷肝,可導緻肝的疏洩失常。
日常生活中的肝養生保健方法: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洩,包括調暢氣機和調暢情志等,情志的失常會影響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調節情志,保持心情舒暢對肝臟養生保健最爲重要。
情志養生保健:中醫認爲肝"在志爲怒",所以七情中的"怒"與肝的關系最爲密切。肝的疏洩失常可導緻情志失常,而出現急躁易怒,心煩失眠,或抑郁寡歡,情緒低沉等症狀。大怒傷肝,可導緻肝的疏洩失常,而出現心煩易怒、面紅目赤甚至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狀。調節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緒,使自己保持一個好心情是有益于肝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有關情志的調節請參考靜神養生法。
3、爲什麽春天是肝病高發季節?
"肝與春氣相應",春天不僅是肝病高發期,也是保健良機。
中醫認爲"肝屬木","喜條達而惡抑郁","肝與春氣相應"。就是說肝髒具有樹木的特性,與自然界春季生長之氣相應,保持柔和舒暢-升發條達的狀态,情緒既不要過于激奮,也不要低沉抑郁,使情感世界保持在一種平和的狀态中,則對肝的養生保健極爲有利。春季既是肝養生保健的最好季節,也是肝病易于發生的季節,所以在春季更應注意肝的養生保健方法。春季來臨時,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使自己的身心都充分地放松,抛棄一切煩惱和雜念,讓自己有一種融于大自然中、蓬勃生長的感覺,對養肝護肝防止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4、養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大敦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兩脅。
護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盤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沖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間)沿骨縫的間隙按壓并前後滑動,20次,然後用左手按壓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陰交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後緣處),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兩脅法:雙手按腋下,順肋骨間隙推搓至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養肝護肝,增強肝的功能和降血壓的作用。
5、哪些食物最養肝?
蛋類、瘦肉、魚類、豆制品、牛奶等。
飲食與肝髒的養生保健有着密切的關系,豐富的營養物質是維持肝髒代謝功能和保證肝髒正常健康的必要條件。蛋類、瘦肉、魚類、豆制品、牛奶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的食物,不但能夠保持肝髒所需的營養,而且能夠減少有毒物質對肝髒的損傷,幫助肝細胞的再生和修複。米面等主食中所含的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可以爲肝髒提供能源,保證肝髒正常的代謝功能。維生素是肝細胞維持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質,含有豐富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爲肝提供了充足的來源。脂肪也是肝髒的能量來源之一,但過多的脂肪容易沉積在肝内而形成脂肪肝,破壞肝細胞而損傷肝的功能,所以,對含脂肪較多的食品要進行控制。肝髒的飲食養生保健方法分爲補法和清法,肝虛者宜用補法,肝火盛者宜用清法。
補法:
(1)豬肝粥:豬肝(或用羊肝、牛肝、鵝肝亦可)50克,粳米100克,将豬肝洗淨切碎,與粳米同煮成粥。有益氣生血、養肝補虛的作用,适用于身體虛弱或患有慢性肝者。
(2)胡蘿蔔豬肝粥:胡蘿蔔50克,豬肝50克,粳米100克,胡蘿蔔、豬肝洗淨切碎,與粳米同煮成粥。有補益肝腎,養血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腎陰血不足所緻的視物昏花,兩目幹澀,夜盲症等。
(3)生地豬肝羹:生地20克,豬肝100克,生地洗淨,豬肝切片,加入蔥姜醋鹽調味,同煮40分鍾,吃豬肝喝湯。有滋陰補血,養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所緻的面色蒼白或萎黃,兩目幹澀,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
(4)枸杞甲魚羹:枸杞子30克,甲魚500克,将枸杞子洗淨切碎,甲魚宰殺去内臟切塊,同放入砂鍋中,煮40~60分鍾,再放蔥姜鹽醋少許調味。有補益肝腎,滋陰強壯的作用,适用于軀體虛弱,肝腎不足所緻的體弱無力,陰虛盜汗,視物不清,面色無華者。
清法:
(1)羅布麻茶:羅布麻 10克,用開水浸泡(如泡茶)20分鍾,代茶飲用。有平肝潛陽,鎮靜降壓的作用,适用于肝陽上亢所緻的頭痛頭脹,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等。
(2)菊花茶:菊花5克,開水浸泡半小時,代茶飲用。有清肝明目,清熱降壓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緻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及高血壓症。
(3)菊花決明茶:菊花3克,決明子10克,用開水浸泡半小時,代茶飲用。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緻頭脹痛,頭目眩暈,目赤腫痛及便秘等。
(4)天麻魚頭湯:天麻10克,魚頭1個,天麻洗淨,魚頭洗淨劈開,加入蔥姜醋鹽調味,放入砂鍋中煮半小時,食肉喝湯。有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的作用,适用于肝陽上亢、肝風内動所緻的頭暈目眩、頭痛眼花、肢體麻木等。
6、肝病患者怎麽進行中藥調理?
藥物調治肝的養生保健方法也分爲補法和清法。
方藥的補法:
(1)白芍補肝飲:白芍10克,熟地 20克,枸杞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補益肝腎、養血滋陰的作用,适用于肝腎陰血不足所緻的體弱無力、面色無華、兩目幹澀、目暗不明等。
(2)當歸補血飲:當歸12克,白芍10克,黃芪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補血養肝、益氣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所緻的面色萎黃、爪甲不榮、形體消瘦等。
清法:
(1)菊花清火湯:菊花10克,桑葉 8克,薄荷6克,先将菊花、桑葉煎煮15分鍾,再放薄荷煎5分鍾,早晚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緻頭暈目眩、目赤腫痛等。
(2)菊花決明飲,菊花10克,決明子10克,黃芩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熱上炎所緻的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
常用中成藥,補法:
(1)杞菊地黃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等組成):有滋補肝腎,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腎不足所緻的頭暈耳鳴,兩目幹澀,視物不清等。
(2)杜仲地黃丸(由杜仲、牛膝、枸杞子、熟地等組成):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腎虧虛所緻的腰膝酸軟,頭暈乏力,遺精滑精等。
(3)二至丸(由女貞子、墨旱蓮組成):有補益肝腎,滋陰養血的作用,适用于肝腎陰虛,肝血不足所緻的頭昏眼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口燥咽幹等。
清法:
(1)逍遙散(柴胡、白芍、當歸、白術等組成):有疏肝解郁,健脾和營的作用,适用于肝郁血虛,脾虛所緻的頭暈目眩,兩脅作痛,口燥咽幹等。
(2)龍膽瀉肝丸(由龍膽草、柴胡、黃芩、生地等組成):有瀉肝膽實火的作用,适用于頭痛目赤,脅痛口苦等。
引用網站:中醫e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