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纖維肌痛症候群》敷貼、針灸、電針療法 可竟止痛之功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2011/09/17

調整字級:



纖維肌痛症候群常見於中年女性族群,影響日常生活正常工作。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門診中一名五十二歲的婦人,有天發現身體出現沒有明顯誘因出現頸、肩、腰、股等多處酸痛不適,時間已達兩個月,全身多部位撕裂樣疼痛伴焦慮,其間曾吃過各類西藥、中藥,仍不見起色,常感焦慮,也失眠,影響正常工作。後來改以穴道敷貼調理,才終於改善。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門診中這名五十二歲的女性患者,自述無明顯誘因出現頸、肩、腰、股等多處酸痛不適已達兩個月時間,全身多部位撕裂樣疼痛伴焦慮,其間曾多方就醫,服用大量中西藥症狀都沒有減輕,精神壓力漸大,常感焦慮,易失眠,無法正常工作。前來就診時,可以觀察到患者枕、腰臀、膝有壓痛處。患者在無明確誘因下開始出現頸、肩、背、臀、下肢及前胸等部位疼痛,呈撕裂樣劇痛,疼痛持續十分鐘到數小時不等,在天氣寒冷、情緒激動、疲勞時都可能誘發和加重。

羅醫師表示,患者之前經過檢查身體脊椎、關節無畸形、活動自如,神經系統檢查病理反射未出現異常。經風濕四項、血糖測定等生化檢驗,及頸、腰椎斷層檢查都未見異常。但患者出現疼痛仍劇烈,晨起時有明顯僵硬感,易疲勞,不能入睡,精神焦慮,診斷研判是纖維肌痛症候群作祟。

醫師指出,由於這名患者對於服藥極為抗拒,因此,選擇天灸穴道貼藥治療。處方穴道針對:頸百勞、肩外俞、脾俞、腰眼、陰陵泉、阿是穴,以藥餅貼敷穴位到灼熱、皮膚發赤後取下。治療、貼藥期間患者酸痛漸減,經過將近幾個月持續調理後,症狀終於大幅改善,婦人也終於可以正常工作。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臨床上女生比男生更常出現這樣的問題,個性上多以完美性格居多,這樣的情況在中醫而言屬於「肝鬱氣滯型的疼痛」,也就是說疼痛的原因是因為主管「情緒」的肝經出現了問題,連帶膽經和其他經絡(例如脾經與胃經)受到影響,針對這樣的情況,於是在這些經絡所行的體表便出現廣泛的疼痛現象,而在其內所走臟腑也出現了問題,例如經痛和頭痛(肝經也經過生殖系統和頭部),肢體發麻(脾主四肢),憂鬱(肝主情緒的調暢),腹瀉與便秘(和脾經與胃經相關),所以雖然看似複雜且廣泛的疼痛,究其原因也必須配合從情緒與經絡的順暢治療;針對其病症的源頭處理。

針灸療法、電針治療,對於痛點改善也有幫助。中醫師李明哲表示,針灸療法部分,由於纖維肌痛症在十八個檢查點超過十一個地方會有壓痛,根據不同的壓痛點可以選用附近的穴位治療。

李明哲表示,常用的穴道包括有:風池、肩頸、大椎、膏肓、曲池、環跳穴、陽陵泉、足三里、太衝、太陽穴等。研究也顯示,針灸對於纖維肌痛症的疼痛是有幫助的,可以使用電針或是針上灸治療,一周二至三次,每次根據病人體質,大約十五到三十分鐘。如果有失眠現象,可以針刺神門穴、太衝穴、失眠點。如果有貧血問題,或是月經不調,常用血海穴、足三里、三陰交、氣海、關元穴。如果有頭痛問題,可以針刺太陽穴、印堂穴、百會穴等。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目前現代醫學也尚無法確認纖維肌痛症候群其病因,稱為原因不明的特發性疼痛,臨床上調查發現少數有因外傷引起的外傷後纖維肌痛(有原因的疼痛),針對這部分其實是因為身體組織在受傷後,在經絡循行上產生了「氣滯血瘀」的現象,進而影響到經氣的流暢,最後產生了疼痛的現象。預防的首要方法是在受傷後除了處理局部傷損外,還必須配合活血化瘀的藥物,加強傷損組織的代謝,使「瘀去而氣通血活」,才能避免日後產生肌肉的疼痛現象。

李思儀表示,在自我穴位按摩上,可選擇肝經的原穴「太衝穴」,位於足大拇趾與次趾的交會處,往後三根橫指的距離,按壓這個穴為會出現酸脹的感覺,因為可改善肝經鬱滯的狀況,進而改善自身憂鬱的情緒,循環改善了疼痛便能緩解,甚至消失。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