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母乳便便結塊嗯嗯不順都是十全大補湯惹禍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1/09/19

調整字級:



一名嬰兒排便結塊,母親百思不得其解,就醫才發現竟是補過頭所致。中醫師陳贊文昨(18)日指出,嬰兒當然不會自己進補,問題在於大人補錯了,這名婦人餵母乳,卻導致孩子排便不順,原來是婆婆幫媳婦補太多,藥物成分透過母乳被嬰兒吸收才發生問題。

中醫師陳贊文表示,婆婆一直燉十全大補湯給媳婦補身體,但媳婦體質不虛寒,服十全大補湯上火,而喝母乳的小朋友跟著火氣大,讓原本應該偏軟的嬰兒排便狀態結塊變硬,媽媽焦急著帶孩子尋求中醫門診治療;中醫認為這大都是體內有熱的表現。後來,醫師囑咐媽媽停止服用補品,嬰兒的上火問題也不藥而癒。

對於傳統的溫熱補湯如十全大補湯等,若體質非虛寒者,喝多了,恐產生不適。醫師提醒,不需要補氣補血的民眾對於人參、黃耆、當歸、熟地、肉桂、菟絲子等溫熱藥與海鮮、辛辣類食物,少碰為妙。

是否需要溫補,主要還是需要中醫診斷。中醫師指出,當患者出現體力差、指甲、臉色、舌色偏淡白,脈細弱,中醫常用八珍湯甚至十全大補湯等以補氣補血。但十全大補湯、四物湯等只是傳統溫補法的一部份。進補只是藉由補充食物或溫和的藥材,來維持生理機能平衡的方法之一,建議民眾進補前尋求中醫師的意見。

【台北訊】台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楊佳峰表示,腹瀉是小兒科第二常見疾病,僅次於感冒,症狀超過兩週以上的慢性腹瀉可能引起營養不良影響發育,除中藥外,也可以針灸治療。

楊佳峰表示,凡是大便的次數或水分較平常增加、硬度減少或變稀即為腹瀉。腹瀉症狀少於兩週稱為急性腹瀉,超過兩週則為慢性腹瀉。造成腹瀉的感染源包括輪狀病毒、類諾瓦克病毒及沙門氏菌。

另外,長期使用抗生素、喝太甜的果汁飲料、對牛奶過敏,甚至情緒緊張都會引起小兒腹瀉。

楊佳峰表示,若腹瀉伴隨高燒不退或超過攝氏39度、嚴重嘔吐、嗜睡、呼吸不暢或大便帶有血絲等症狀,就應特別注意。

他表示,若無以上症狀者可考慮以中醫療法調理體質,尤其是慢性腹瀉者,可能造成營養不良,影響發育。

楊佳峰表示,除藥物外,可以針灸足三里穴及天樞穴,若嘔吐加內關穴、腹脹加公孫穴、發熱加曲池穴。脾胃為後天之本,腹瀉易傷脾胃之氣,脾胃之氣受損,則容易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

楊佳峰指出,在腹瀉痊癒後,可將茯苓、白朮、山藥、薏苡仁、蓮子、扁豆等沖洗烘乾後,請藥房磨粉過篩,一次將約10克的量混入小朋友的三餐中,可以促進食慾、幫助吸收。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