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神經麻痺 常被誤腦中風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1/12/28

調整字級:



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跟腦中風患者的症狀很像。對此,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中醫部醫師張順昌表示,因為兩者的症狀很類似,所以會被民眾誤以為是腦中風,若民眾起床後發現刷牙漱口時,水一直由嘴角往外流、右邊嘴巴無法合攏、照鏡子更發現臉歪、嘴斜、右眼閉不起來等症狀時,很可能是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

張順昌醫師指出,如果民眾無法分辨兩者的差異性,還是要趕快就醫診治比較好!以顏面神經麻痺為例,患者在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由於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等情形,所以就會被民眾誤認為是腦中風。不過,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罹患顏面神經麻痺,其中尤以青壯年男性較多。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認為,治療黃金期是在發病後三個月之內,若超過六個月都沒有改善,患者很容易留下口歪眼斜、咀嚼時會流淚等不良後遺症。

張順昌醫師進一步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屬面癱、鬼風、口眼喎斜等範疇,俗稱歪嘴症,會出現這種病症的患者,多數是因為太操勞,以致於過度勞累,加上體內正氣不足,導致風寒、風熱等外在邪氣乘虛而入,若侵犯到臉部經絡,就會造成氣血不順暢的現象發生,結果肌肉失於濡養就出現拘急弛緩的情形。門診中,一般建議患者在初發病時就立刻進行針灸治療,同時配合中醫辨證論治,使用去風散寒、通經活絡的處方,像是古方牽正散、烏藥順氣散等藥方皆是,臨床上通常會以針藥併用,以便加強療效。



 

預防保健 按摩臉部穴位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1/12/28

調整字級:





預防顏面神經麻痺,可多按摩臉部穴位。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中醫部醫師張順昌表示,平常民眾可先用熱毛巾熱敷臉部十分鐘,以便促進臉部血液循環,然後再使用乳液潤滑臉部,同時進行按摩十分鐘,建議可在翳風、頰車、下關等頭面部穴位加強刺激。

翳風穴位於耳朵下方,在耳垂後遮住的地方,也就是在耳朵後乳突與下頷角間的凹陷處;頰車穴位於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當上下牙齒緊咬時,在隆起的咬肌高點處即是;下關穴位於顴骨弓的下端,這個地方有一個凹陷處。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