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痘(痤瘡)的中醫治療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阻塞發炎性病變。
青春痘(痤瘡)臨床表徵包括白頭粉刺、黑頭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甚至發展成囊腫、膿瘍,主要分佈於皮脂腺發達處:如臉部、胸背部、頭皮等處。
青春痘(痤瘡)主要的致病機轉有四大因素:
(1)荷爾蒙的變化
(2)皮脂腺分泌旺盛
(3)角化異常
(4)痤瘡桿菌
如以臉部部位來區分,可以大略了解青春痘是何種原因造成,但仍需要參考如上述的其他症狀表現:
額部:以失眠或內分泌過盛多見,與心火旺有關。
鼻部:消化功能不佳,胃火旺。
兩頰:呼吸系統不佳,通常與過敏性鼻炎有關。
嘴周圍:消化不良、胃熱等。
下巴:與荷爾蒙分泌有關,如果是女性,與卵巢或子宮等生殖系統有關;男性可能是痔瘡或便秘等問題。
在青春期因荷爾蒙的變化,引起皮脂腺的機能亢進,造成皮脂腺分泌增加;再藉由毛囊的開口,將分泌的油份排出到皮膚表面。
若毛囊出口、皮脂腺排出管發生角化異常而導致毛囊出口阻塞,將造成油脂滯留於毛囊形成粉刺。
若再加上痤瘡桿菌將油脂轉換成具有刺激性物質(游離脂肪酸,被身體視為外物的油脂或角質),將吸引發炎細胞聚集,造成紅腫發炎的大小痘痘。
而痤瘡屬於中醫【酒刺】、【痤】的範疇,主要與濕、熱、毒、痰、瘀有關。
中醫於青春痘(痤瘡)的臨床上,主要有四種證型:
(1)肺熱血熱型:顏面潮紅、淡紅色粉刺、丘疹。其頂端可成黑色,伴灼熱刺癢。舌尖紅、苔薄黃、脈弦數。
(2) 肺胃濕熱型:顏面潮紅油膩、皮疹紅腫、熱痛;伴納呆腹脹、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苔黃膩。脈滑數。
(3)熱毒型:顏面烘熱潮紅、痤瘡以丘疹.膿皰為主。膿皰潰破或吸收後,遺留色素沉著或凹陷性疤痕。舌紅、苔黃燥。脈滑數或弦數。
(4)血瘀痰凝型:病程日久,皮膚病變以結節、囊腫、疤痕為主。結節堅硬呈暗紅色、舌紫暗或有瘀班。脈弦滑。
於治療青春痘(痤瘡)的中醫調理體質,以宣肺清熱涼血、清熱化濕通腑、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為原則。
中藥內服成方,常選用清上防風湯、養陰清肺湯、五味消毒飲、清胃散、黃連解毒湯、桃紅四物湯等加減治療。
中藥外治成方,常用顛倒散(大黃、硫磺)、.硫貝散(硫磺、貝母、燥礬、石膏、冰片)外敷使用.
近代醫學研究顯示,單味中藥【黃芩】、【黃連】、【白花蛇舌草】等,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對痤瘡桿菌有抑制作用。
【白花蛇舌草】還有很強的抑制皮脂腺分泌的作用,且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進而抑制發炎反應。
【丹參】對痤瘡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且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樣活性和抗雄性荷爾蒙作用。
【山楂】、【白朮】、【薏苡仁】、【側柏葉】等中藥,都具有抑制皮脂腺分泌的作用。
【川七】有抗炎、抗凝血和促進纖維溶解的功效,對結節、囊腫疤痕的療效極佳。
經驗上有關於青春痘(痤瘡)患者,日常生活飲食注意事項:
巧克力、堅果、花生、甜食、油炸物、乳酪、辛辣香料等,會使痤瘡惡化,需忌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