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章標題:「面子」的難題 談顏面神經麻痺
轉載作者:乾元參藥行 轉載自uho優活健康網 (http://www.uho.com.tw)
文章網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05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


顏面神經麻痺的臨床症狀包括:歪嘴、半邊臉不能笑、喝水時漏水、眼睛不能閉、易流眼淚…,防治之道在於保持規律作息、放慢生活步調、把握七日黃金治療期,「面子」問題就能有效解決。


許多民眾先入為主地認為耳鼻喉科是看感冒的,其實耳鼻喉科的「勢力範圍」不小。頸部以上,除了大腦、眼睛及牙齒之外,舉凡喉痛、聲啞、構音障礙、鼻塞、鼻蓄膿、聽障、耳鳴、眩暈、氣管、食道、過敏症、頭頸部腫瘤、顏面神經麻痺等症狀,都屬耳鼻喉科領域。


台東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陳玉祥醫師表示,所謂顏面神經,陳玉祥說明:「第七對腦神經自腦幹延伸出來,經顳骨到臉頰,全長14~17公分之神經謂為顏面神經,主要功能在控制臉部表情肌肉、掌理眼淚及唾液分泌、味覺傳達等。」


顏面神經麻痺的臨床症狀是一邊臉部肌肉失能,包括:歪嘴、半邊臉不能笑、喝水時漏水出來、眼睛不能閉、易流眼淚、眼睛向上望、前額產生不了皺紋、吃飯時食物卡在一邊、味覺消失或遲鈍、半邊臉麻木遲緩等。


二十五歲、年輕力壯的丁先生,在一次類似感冒症狀的不舒服後,忽然發現嘴角不由自主向下偏移,吃東西喝水頻頻掉漏,右耳對聲響特別敏感,右眼無法合攏、右半邊舌頭的味覺也變得遲緩。李小姐也有類似丁先生的症狀,因為症狀較輕微,經同事提醒才發現異狀。丁先生與李小姐罹患的正是顏面神經麻痺症。陳玉祥表示,顏面神經麻痺雖不致致命,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會知道它的厲害。這種「表錯情」、令人喪失尊嚴、顏面盡失的病症,不僅折磨身心,還讓人不敢見人、封閉自我,嚴重者甚至衍生人際挫敗、失業憂鬱症等惡性循環。


致病因素
顏面神經麻痺肇因於人體第七對腦神經受損,受損區域分為中樞神經傷害和周圍神經傷害兩種類型。陳玉祥解釋,腦血管疾病如:中風、腦部腫瘤,屬於中樞神經受損類型;而周圍神經傷害造成的顏面神經麻痺,分類如下:



  1. 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 Sir Charles Bell, 1774~1842,蘇格蘭解剖生理學者)
    此類症候之好發率為十萬分之二十,雖定義為原因不明的顏面神經麻痺,但近十多年來,已有許多證據證明貝爾氏麻痺係病毒感染所致。

    此種不分性別、年齡層、日夜、時序,突然發生的顏面麻痺,初期症狀常是一邊臉頰忽感不適,一日之內完全麻痺(有些患者甚至毫不自覺,上班後才由朋友告知)。此類的痊癒率頗高,約有85%在三個月內會逐步復原,10%會留下後遺症或復原不全,只有5%幾乎無法復原。陳玉祥呼籲,患者應把握神經組織尚未退化的七日治療黃金期,以免落入令人沮喪的10%和5%。罹病者的復原力,年輕人優於年長者,但復原後約有7%會因疲勞、熬夜再次復發。貝爾氏麻痺的後遺症常發於半年後,症狀有不協調運動(synkinesis,就是當你要笑時,卻引起患側眼睛閉起來)、眼瞼痙攣、進食時流淚等。貝爾氏麻痺也有遺傳成因,約4~14%患者有家族病史。

  2. 感染
    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造成的顏面神經麻痺,比貝爾氏麻痺更劇烈,患者有嚴重頭疼、耳痛、臉痛、聽力受損、頭暈、耳鳴,以及頭頸部、口腔出現水泡等症狀。

    帶狀皰疹感染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遠較貝爾氏麻痺耗時,完全復原機率小於貝爾氏麻痺,最佳治療黃金期為七日內,若能在發作三日內治療,復原機率可達到75%。感染性顏面神經麻痺也可由急、慢性中耳炎造成,陳玉祥表示,急性中耳炎藥物治療的療效佳,也甚少引起後遺症;慢性中耳炎的原因較不單純,可能是珍珠瘤或肉芽組織壓迫神經所致,因此,慢性中耳炎必須開刀去除病因,術後的顏面神經功能大都能完全復原。

  3. 創傷
    創傷所引發之顏面神經麻痺,主要為頭部外傷(車禍、跌倒、外物打擊等),傷者若在二十四小時內發生完全性顏面神經麻痺,必須立即做神經解壓術,嚴重者需做神經移植。患者的顏面麻痺症狀若發生在受傷二十四小時之後,藥物治療的恢復機率極高。

  4. 腫瘤
    內耳道聽神經瘤、腮腺腫瘤、顏面神經本身的神經瘤,都會導致患者的顏面麻痺。

  5. 神經性疾病
    較少見的顏面神經麻痺病因,肇因於自體免疫細胞攻擊患者自己的腦部或脊髓神經。

  6. 先天疾病
    先天內耳道狹窄或腦神經麻痺等病因所導致的顏面神經麻痺病例,至今仍無有效治療方法。

如何顧面子
針對顏面神經麻痺的防治,陳玉祥的建議是:規律作息、放慢生活步調和把握治療黃金期。陳玉祥提醒患者,平日應積極自我保護與復健,如:以人工淚液加強保濕、睡眠時以乾淨紗布遮蓋眼睛等。他樂觀表示,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之治癒率極高,患者只要儘速就醫並與醫師密切合作,「面子」問題就能有效解決。
顏面神經圖,綠色部份即為顏面神經。
圖片提供/陳玉祥


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09年七月號第72~75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遵守 http://www.uho.com.tw/cc.asp 之規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