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參考
longan
龍眼是無患子科龍眼屬常綠果樹,喬木。又名桂圓。學名Dimocarpus longana Lour.。
龍眼原產于中國廣東、廣西、云南等省(自治區)和越南北部。中國栽培至少已有2000多年。四川栽培的歷史約有2000年,福建則在1600多年前引入。福建龍眼的栽培面積和產量為最多。
[返回]龍眼的植物形態
龍眼是長壽果樹,正常結果期近百年。樹高多為6-10m。樹冠近圓頭形。根系深廣,垂直根入土達2-3m,水平根擴展范圍大多比樹冠大1-3倍,吸收根多集中在40-50cm以上土層;具菌根,菌根較吸收根腫大,無根毛。樹干粗大,外皮呈縱裂紋。枝條頂端較強,分枝較少,質堅,硬脆。葉多為偶數羽狀復葉,對生或互生,多呈長橢圓形,全緣革質、葉長10-20cm,寬3-6cm,葉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葉脈明顯。花序為聚傘花序、圓錐狀排列的混合花序,花數達數百至二三千朵,花朵小且密,黃白色,被毛茸,微香,以雄花、雌花為多,亦有少數兩性花和變態花。果實核果狀,扁圓形或圓球形,單果重10-15g。果皮黃褐色,皮薄且較光滑,食用部分是假種皮,乳白或淡白色,肉質帶脆,清甜。種子圓至扁圓形,暗黑色或紅棕色,圓滑有光澤。
根系在年周期生長中有3-4個高峰,新根和新梢生長互相交替,6-8月高溫多濕,根系生長量最多。龍眼屬當年花芽分化當年開花結果的類型,2-4月花芽形態分化,4-5月開花,單株花期約30-45天,坐果率約為雌花的10-20%。
[返回]龍眼的生長繁育
龍眼性喜溫,年平均溫度20-22℃較為適宜,冬季絕對低溫低于-5℃的地區,不宜栽培。較耐旱,對土壤適應性頗強,但以土層深厚,pH值4.5-6.5的沙壤土或壤土為佳。
中國龍眼品種資源豐富,其中以福建省最多,栽培最多的品種為福眼、烏龍嶺、東壁。
繁殖方法以高壓條和嫁接為主。嫁接法主要有高位舌接、切接、靠接,嫁接成活率高。龍眼園地宜選南向,丘陵山地修筑水平梯田,株行距5-8m。一般春、秋季定植,有霜害地區以春植為宜。
[返回]龍眼的病蟲害防治
龍眼害蟲以荔枝蝽象和爻紋細蛾、卷葉蛾、桃蛀螟、荔枝灰蝶等果蛀蟲類最為重要。病害以叢枝病為主要的危險性病害,其次有葉斑病類、煤病類、果腐病類、根、莖病類等。
[返回]龍眼的營養成分
龍眼是中國南亞熱帶著名的特產水果。果肉含糖量高達12-23%,維生素C和維生素K的含量也很高,每100g果肉含維生素C43.1-163.7mg,維生素K196.5mg。
[返回]拼音名
Lónɡ Yǎn
[返回]別名
桂圓
[返回]來源
見"龍眼肉"。
[返回]性味
甘、平溫、無毒。
[返回]歸經
入心、脾、胃。
[返回]功能主治
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肌肉。思慮傷脾,頭昏,失眠,心悸怔忡,虛贏,病后或產后體虛,及由于脾虛所致之下血失血癥。
[返回]注意
[返回]附方
①龍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②龍眼肉,蒸熟每日食之,食至500多克后,即可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虛癥者及大便下血數日不愈者。
③龍眼肉10克,蓮子15克,糯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治貧血體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④龍眼肉10克,花生米(連紅衣)12克,水煎服,亦治貧血體弱。
⑤龍眼肉、炒酸棗仁各10克,芡實12克,煮湯睡前飲,治失眠、心悸。
⑥龍眼肉干七個,連核一起放火中煅炭存性,研細末,分四次服,一日兩次,用鍛赭石15克煎水送服,治呃逆。
⑦龍眼龍30克配白糖3克,若素體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參片,碗口加蓋,每天在飯鍋上蒸,蒸至百次,便成玉靈膏(亦稱代參膏)。凡年老體衰贏弱病者,每次用開水送服一匙,大補氣血,力勝參芪,產婦臨產前服之尤佳。
⑧龍眼肉15-30克,大紅棗15克,水適量,同蒸熟食用。治婦女崩漏,貧血,血小板減少。
⑩龍眼肉、雞蛋,蒸熟食用,治月經不調,產后虛弱。
⑾龍眼干14枚,生姜3片,水煎服,治脾虛泄瀉。
⑿歸元仙酒:龍眼肉、當歸適量,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每日少量飲之,有養血益顏之功效。
⒀龍眼肉15克,蓮子、芡實各20克,同煮湯食用,可治貧血,心悸怔忡,自汗盜汗,神經衰弱等癥。
⒁蜜餞姜棗龍眼:龍眼肉、大棗各250克,同煮至七成熟,加入鮮姜汁兩湯匙和蜂蜜250克,調勻煮沸,冷卻后裝瓶。每次服用龍眼、大棗各6-8粒,每日三次。有補脾胃,益心血作用。適用于脾虛,血虧,食欲不振,心悸怔忡,面色萎黃,浮腫等癥。
⒂糖漬鮮龍眼:鮮龍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復蒸、曬數次,至使色澤變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許裝瓶,每次食龍眼肉4-5粒,每日兩次。本品有"力勝人參、黃芪"之說。可養心血,補氣力,安心神。適用于老人、病后、產前產后體虛,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癥。
⒃桂元醴:龍眼肉200克,浸泡于60度白酒(500亳升)內,半個月后即可飲用。有補心脾,助精神作用。適用于失眠,健忘,驚悸,虛勞衰弱等癥。
附:龍眼核
①龍眼核三顆,燒炭存性研末,沖熱酒服,治胃寒痛。
③龍眼核(去黑皮)研末,每日空腹時開水送服6克,治便血。
④龍眼核500克,洗凈,放瓦上焙干研末,每次10克,用黃酒送服,治疝氣疼痛。
[返回]備注
龍眼肉有補心脾、益氣血作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中藥,但鮮龍眼肉多食卻易生濕熱及引起口干,入藥治病多用干龍眼,又名桂圓肉。
[返回]摘錄
《*辭典》
[返回]相關文獻
- 龍眼摘要:龍眼,南海石硤龍眼,九月烏龍眼, 廣州大烏圓龍眼 ,古山二號龍眼,高州雙孖木龍眼,高州儲良龍眼
- 內龍眼摘要: 內龍眼 經外穴名。即內膝眼。見《常見經穴解剖學定位》。在膝關節髕骨內側緣,與髕骨下緣相平之凹陷
- 內龍眼摘要: 內龍眼 經外穴名。即內膝眼。見《常見經穴解剖學定位》。在膝關節髕骨內側緣,與髕骨下緣相平之凹陷
- 龍眼肉摘要:名桂圓肉、亞荔枝。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Euphoria longan (Lour.)
- 龍眼肉摘要: 來源 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
- 龍眼蜜餞摘要: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龍眼蜜餞 作者:
- 糖水龍眼罐頭摘要: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糖水龍眼罐頭 作者:
- [果部果類]龍眼肉摘要:r龍眼肉\pq100a1.bmp\r 甘平無毒。悅胃氣以培脾。思慮傷神。養心營而益智。(龍眼肉
- [卷二中經]龍眼摘要:,陰干。案∶《廣雅》云∶益智,龍眼也。劉達注《吳都賦》云∶龍眼,如荔枝而小,圓如彈丸,味甘,
- [卷十四]龍眼摘要:別無龍眼。若為益智子,則專調諸氣,今為果者復不能也。矧自有益智條,遠不相當,故知木部龍眼,即
- <<<點此查看更多文獻>>>
資料來源:醫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