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白少津舌:多因陽氣虛損,不能生化津液,或陽虛水停,津液敷布不利,不能上承舌體所致。舌色淡白少津,津液由水谷精微經過陽氣溫煦而化生,複經陽氣運行而輸布全身,若中、上焦脾肺陽氣虛弱,則脾陽不能生津,肺氣無以布津。如腹中停水患者,口舌反而乾燥,即是一證。陽虛,則既不能化水成津,榮潤諸竅,又不能散佈津液而致舌淡白少津。

   
淡白少津舌主病:陽氣虛損,津液不足。治宜扶陽益氣,生津潤燥。

   
臨床多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貧血等病人的舌象。上述舌象如伴有:

   
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吐噁心,肢體沉重,舌苔白厚而膩,脈緩者可試用健脾燥濕類藥;

   
脾胃虛寒——胃脘隱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飲食減少,神疲乏力,舌質淡,脈軟弱者可試用健脾開胃,行氣消痞類藥;

   
常用的中成藥有:平胃丸、香砂枳術丸、香砂養胃丸、理中丸、黃芪建中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淡白夾瘀舌:前人關於淡白含文獻中,較少論及淡白夾瘀(斑、點)舌象,臨床確有此類舌象,分析其形成原因,當與血虛兼瘀有關。現代舌微迴圈研究發現,淡白白舌之鑿狀乳頭內微血管充盈不足,且血流緩慢,血管口徑變細,而導致局部血流瘀滯,紅細胞聚集,引起局部血瘀而即見淡白舌,邊尖可見瘀斑、瘀點。主病:氣虛血瘀。血虛血瘀

   
臨床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各類重度貧血病人的舌象。

   
治宜:養血益氣活血。常用的中成藥有:

——
氣血兩虧:歸芪茸血晶、八珍丸等。

——
脾腎陽虛:血速升沖劑、再障生血片、生血丸等。


 


淡白光瑩舌: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脫光,顆粒全無,平滑如鏡,舌質似新剝皮之雞肉。

主病及相關研究:
  由於脾胃損傷,氣血兩虛,久久不能恢復,造成營養不良,舌質的不到足夠的營養,使舌苔逐漸脫落,又無新苔續生,使全舌淡白而光瑩。

   
另外當辨淡白光瑩舌與純熟白舌和淡白透明苔舌之區別。《傷寒舌鑒·白苔舌總論》:“舌見白苔如熟之色,厚厚裹舌者,”可見亦有白苔厚積之象,為陽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氣血雙虧。有淡白透明首舌,為全舌明淨,被覆一層極薄的透明苔,好似浮胖,淡白濕亮,《舌鑒辨證》:“淡白透明舌,不論老幼,見此者即是虛寒,宜補中益氣湯加姜、桂、附……。”即認為此舌由於中陽不振,水濕之氣反而上顯,出現驟視無苔的透明薄苔,當溫補脾腎之陽。當予鑒別。

   
在臨床甲狀腺機能減退和水腫的病人多見此舌。

   
治宜養胃健脾,補氣生血。常用的中成藥有:人參歸脾丸、人參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丸等。


 


淡白濕潤舌:舌色淡白,舌上潤,或濕潤多津。

主病及相關研究:
   
前者淡白舌為氣血兩虛,其舌體大小正常或略小,氣虛則不能生血,或血虛而後又氣虛,最終氣血兩虛。不能上榮舌面,多由於疾病久延,失血過多所致,治宜氣血雙補,以十全大補湯之類,緩緩圖功。
   
後者濕潤舌為脾虛寒濕淡白舌,其舌體胖嫩,舌邊有齒印,多因脾陽虧損,脾虛化源匱之,臟腑經絡無以滋榮,則舌淡白無華,脾虛無以制水,水濕失于運化,浸潤于舌,則舌體濕潤胖嫩。治宜溫脾助陽,祛寒逐濕。
   
臨床多見於虛證、婦科大失血後氣血兩虛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補氣養血類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蓯蓉補腎丸、全鹿丸、烏雞白鳳丸、人參養榮丸、安坤贊育丸等。


 


鮮紅裂紋舌:舌色鮮紅,舌中有裂紋,如人字形等狀。
主病及相關研究:
屬心火播灼,熱毒薰蒸;若舌色深紅,苔白而分佈不均或無苔,舌面有很多裂紋如刀切狀深溝,多見明虛火旺,不濟火,或真陰耗竭。若舌中碎裂,屬血枯液涸。如裂紋呈“人”、“川”字,或如直槽者,為熱盛傷津,胃液灼傷,或腎水攻心所致。

   
鮮紅裂紋舌主病:陰虛發熱,邪入營血,胃陰不足,痰熱凝結。治宜清心瀉熱,滋陰養液。

   
臨床多見於發熱、脫水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慢性腸炎,肝硬變等病人的舌象。

   
由於鮮紅裂紋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鮮紅舌白點:舌色鮮紅,舌面有散在白色小點,鼓起于舌面,為熱毒熾盛,舌將糜爛之兆。或散在白點,凹陷而低於舌面。

主病及相關研究:

是由於脾胃氣虛,不堪熱毒攻沖之象。

   
鮮紅舌白點主病:熱鼓熾盛,脾胃氣虛而熱毒攻沖;治宜清熱敗毒,養胃清熱。

   
臨床多見於心血管疾病心悸、浮腫等病人的舌象。

   
鮮紅舌白點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老舌: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即為蒼老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多由於邪氣方盛,正氣不衰,故質堅色蒼。《臨床驗舌法·驗舌分虛實法》認為,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且,氣尚稚,其質尚嫩,其氣已盛,其質則堅。故不論舌色苔色如何,舌質蒼老者都屬實證。且邪熱亢盛,氣血塞實于上,正邪劇爭,致使舌形色堅斂,故多主實熱證。

   
《辯舌指南·辨舌之神氣》亦認為舌質堅斂蒼老,不論苔色黃白灰黑,病多屬實。

   
《察舌辨證新法·黃苔類分別診斷法》認為,不反舌質有老嫩,苔色亦有老嫩之不同。凡苔色深濃枯暗質暗為老色,或老苔亦主實證。其中老黃色苔,為胃中陽氣旺盛之候。黃如炒枳殼色為胃陽盛極,陽亢陰虛之候,黃黑相間,如鍋焦黃色,撫之棘手,看之不澤,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幹之候。亦有陽氣為陰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臨證驗舌法》也指出,舌青蒼老,是肝膽邪盛,宜瀉火精肝飲治之;黃而蒼老,為啤胃兩經邪盛,宜瀉黃散治之;赤而蒼老,為心與小腸邪盛,宜瀉心湯;白而蒼老,為肺與大腸邪盛,直瀉白散;黑而蒼老,為腎與膀眈邪盛,宜清肝飲。

   
現代研究認為:舌之蒼老當與副交感神經張力減低而交感神經張力亢進有關,使唾液漿液性分泌減少,粘液分泌代之。
   
老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鮮紅乾燥舌:舌色鮮紅或深紅,舌面幹而少津。

主病及相關研究:   
   
《舌鑒辨證》:“紅嫩無津舌,全舌鮮紅,柔嫩而無津液,望之似潤而實燥涸者,乃陰虛火旺也。”在外感病中,熱邪入裡,營陰受損,津液被劫可見此種舌象。或為內傷病中,素體陰虧,久病氣血俱虛,津液不布,虛上上浮,失其清潤而成。若僅在舌尖部鮮紅而幹,其餘為淡紅色,則是心火獨旺之徵候。

鮮紅乾燥舌主病:

——
主熱邪入裡,營熱津傷。治宜清營養陰。
——
主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
——
主心火獨旺,治宜瀉心火導熱下行。
   
總之凡因暴瀉、消渴而致氣陰俱傷,如脫水,電解質紊亂之鮮紅乾燥舌,均可立清熱生津,滋陰降火之法。
   
由於鮮紅乾燥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