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之預防與治療 | ||
作者﹕吳國斌 | ||
中醫對於胃部出血,名為「吐胃血」或「嘔血」。一般來說,胃出血的患者常有胃潰瘍的病史,當胃部受到不當的刺激或保養不當,使胃潰瘍進一步腐蝕到了血管破裂,胃部便大量出血。 胃出血與肺出血有別 當血從口中吐出來時,我們必須先分清血是從胃或肺中出來的。 吐肺血時,血是由氣管而出的,多見胸悶痛、喉癢咳嗽,吐出的血顏色鮮紅,含有泡沬,且常混夾著痰液。 吐胃血時,血由食道而出,顏色常帶赭赤色或紫黑色(因為胃血可能曾留存在胃中,故有時會成塊狀吐出)。繼續吐血時,血變鮮紅,數量極多,如碗如盆。仔細觀察,血中可能見到未消化的食物。吐時面色痿白、頭暈氣促、煩悶痛、口乾舌燥、內熱熾盛,來勢甚凶。胃出血有時不但從口鼻而出,有些留在胃中的血,經過大小腸從大便而出,糞便成為瘀黑色。 引發胃出血的原因 胃出血常見的基本原因是胃部有潰瘍,再經由下列因素刺激,逐漸加深損傷血管所致: 一、暴怒、憂鬱、驚駭及神經上突然受到刺激。 三度胃出血輕重大不相同 胃出血的出血量特別的多,在一次的出血之後,容易使人呈現氣血兩虛的狀態,如:貧血、全身倦怠乏力、面青唇白、指甲灰白。這時用藥物治療,絕大多數可以治癒。但治癒後仍不可掉以輕心,好比杯子出現了裂痕,第二次出血的可能性很大。在第二次出血時,若有大量的血液吐出,因為元氣已傷,此時體力不支,容易致命。因此第二次胃出血的治癒率,相對減低。若再發生第三次出血,由於元氣大傷,此時醫藥罔效,短時間內即造成死亡。 總之,胃出血切忌一發再發,不能以為第一次可以治癒,第二次也能如法治癒,有恃無恐,不加療養。一般而言,第一次胃出血後,需要療養1年以上才能康復;第二次出血也需要療養數年才能復原;若再發生第三次出血,多數會致死,此時要療養也來不及了。 胃出血的緊急因應之道 一旦胃出血後,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靜臥,不可慌張或奔走就醫。因為動作越多,吐血越多。在醫護人員未至前,有以下四種食療品可以應用: 淡鹽湯──用鹽一撮,先用滾水沖調溶化後,再加入冷水,使溫度降低(注意飲用的鹽水不可過熱),緩緩飲服。此原理是鹽水可以幫助血液凝結,而且吐血停止時,體內需要大量的水分滲入血液循環中去補充液體的不足,以幫助血行。所以鹽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作為暫時補充之用。 生磨蓮藕汁──藕能清熱涼血,止血,且能補血(因含豐富鐵質)。胃出血時可用蓮藕數斤至十數斤,洗淨生磨濾汁,作為飲料。若無新鮮的蓮藕汁可飲,可買蓮藕粉調成糊狀,大量服用。記得胃出血時大部分是胃火太旺盛,此時宜冷飲為佳,對一切熱飲應該避免。(注意藕粉巿售品多,急救時以真品為當。) 竹蔗、茅根水──這兩種食品皆能清熱、涼血、止血。巿售甘蔗,皮青黃色的為竹蔗,皮深紫近黑的為黑皮蔗。相對而言,竹蔗味甘而性涼,有清熱的效果;黑皮蔗則性質較溫和滋補,喉痛熱盛者不宜。故胃熱出血時應取竹蔗來服用。 以上只是簡單列舉四種隨手可用的食療品來介紹,其實中藥有許多止血藥,療效極佳,如:雲南白藥、花蕊石、三七、側柏炭、地榆炭、阿膠、大小薊、白芨、仙鶴草等。這些簡單好用的止血藥物,是古人不斷的經由臨床試驗得到的結晶。萬一臨時胃大量出血,又恰好地處偏遠,醫護人員救治不及時,以上的食品如能幫得上忙,也算得上萬幸了。◇ 文/吳國斌(三重同仁堂中醫診所醫師) 引用網站:大紀元新聞網 |
公告版位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71號
電話:(02)25584291 25591041
傳真:(02)25596123 營業時間: 星期一~星期五 9:00~20:00 星期六9:00~19:00
- Jul 19 Tue 2011 23:45
胃出血之預防與治療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