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來說,坐骨神經痛通常指的是從臀部開始並繼續往下傳到腿部的疼痛感受。中醫師謝文哲表示,有些長輩多多少少都曾碰到坐骨神經痛的痠痛體驗,但由於現代人生活忙度,工作壓力過大,加上經常久坐不動,造成患者年齡往下延伸,在傳統中醫屬痹病、腰痛等範疇。
傳統中醫有一些古籍有坐骨神經痛相關的描述,例如《千金方》有云:「夫腰背痛者皆由腎虛,久臥濕地,當風得之。若不速治,濕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痺、痿弱疼痛,或腰痛亦手腳重痺。」也就是說,當疼痛發生之後應及早治療,若未及時接受診治的話恐病情加重。
謝文哲醫師指出,這種病症經常是由於腰椎椎間盤突出而出現壓迫神經的現象,除了腰椎壓迫外,坐骨神經所分布的途徑也可能有被壓迫的情況,最常見的是梨狀肌症候群,因為坐骨神經恰好通過梨狀肌,然後梨狀肌又位於臀部,若是腫脹就會產生痠、痛、麻等感受。
謝文哲醫師進一步指出,導致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人是在搬重物時站著搬卻沒有蹲下腰來,結果就閃到腰、引起坐骨神經痛;有的人長期彎腰工作或久坐,結果促使椎間盤突出而壓迫到坐骨神經,最後引起疼痛。當然,椎間盤突出也可能壓到其它神經,像是股神經導致大腿前有麻麻的感覺。
有些老年人也受到坐骨神經痛所困擾,甚至於受限活動不便的情況下讓病情加重,例如老年人因為膝蓋或其他因素,以致於行動不方便,結果長時間坐著的情況下,很容易壓到臀部的梨狀肌,結果引起梨狀肌腫脹,促使坐骨神經痛變得更嚴重。
坐骨神經痛通常會產生痠、痛、麻等症狀,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比較妥。中醫師謝文哲表示,中醫認為治療坐骨神經痛可針灸、中藥雙管齊下,前者可以刺激經絡穴位來疏通氣血,濡養神經使其回復功能,後者可在辯證基礎下利用藥物來加以改善病情。
針灸療法治療坐骨神經痛,可視病情選取承扶、委中、承山、昆崙、陽陵泉等穴位。承扶穴位在大腿後,左、右臀部下緣中心點;委中穴位在膝蓋正後方凹陷處;承山穴位在小腿腓腸肌下,兩肌腹分開的下端凹陷處;崑崙穴位在足外踝後半寸,也就是跟骨上凹陷處;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謝文哲醫師指出,中藥療法方面,會先辨別致病因子,評估是因搬重物外傷引起瘀血不去者,治宜活血通絡,或是久處濕地導致寒濕入侵者,治宜利濕祛寒,或是以八綱辨證進行診斷。由於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因此在治療上,可能會酌加補腎藥來加以改善病症。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