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2012/05/14

調整字級:




一名60多歲婦女,每天堅持手洗衣物才覺得會乾淨,導致罹患「媽媽手」,衛生署台南醫院復健科主任曾惠瑜指出,做家事也要做好保護,以免「媽媽手」上身。

曾惠瑜說,「媽媽手」常見於30至50歲婦女,尤其是很重視清潔經常整理家務者,如經常手洗衣物、手擰抹布四處擦拭、抱嬰兒等,多與手腕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及伸展等。新手爸爸照顧嬰兒,若施力不當,一樣也會罹患「媽媽手」。

此外,一些長時間必須使用大拇指做張、握、壓、扣、捏等動作者,也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如電腦族、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常握筆的文字工作者、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美髮師、五絃琴及鋼琴的演奏人士、收銀員等。

曾惠瑜表示,「媽媽手」的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主要是因為大拇指重複伸展或持續抓握物體,使得手腕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的肌腱和滑膜,產生發炎、腫脹甚至沾黏的現象,如果續惡化,就會變成「板機指」。

曾惠瑜指出,治療「媽媽手」建議穿戴職能治療師依患者手型所塑造的「拇指長型對掌副木」,每天早、中、晚戴,每次2小時,至少戴3周。同時口服抗發炎藥物以止痛消腫,配合適當的物理治療,包括冷/熱療、電療等,以縮短病程。

她說,抱嬰兒或哺育母乳時,盡量五指併攏,手掌、手腕成水平狀,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避免嬰兒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避免大拇指長時間、經常重覆的動作,工作時最好用雙手一起操作,減少不必要的用力。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