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3/02/22

調整字級:





高血脂俗稱血濁,中醫師柯建新表示,中醫認為高血脂為「痰濁血瘀」,為臟腑虛損造成的病理性產物;是造成動脈硬化致腦血管、冠狀動脈疾病的重要機轉。

臨床上,患者通常會出現頭暈耳鳴、肢體麻木、胸悶氣短、頭痛、頭脹、腰膝痠軟、舌質暗紅等,民眾可以初步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症狀。

柯醫師指出,所謂痰不僅僅指喉嚨裡面的痰,還可以從濕衍生而來,而所謂濕是指體內津液停留不動。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認為,肝裡面堆積的脂肪也稱為痰,這是指異常的脂肪堆積,或是病態的液體堆積。另外,正常人的血液為循環不停的狀態,如果停留不動就會形成瘀,譬如腦內有瘀者,就會誘發腦中風,心臟有瘀者,就會引起心肌梗塞。

建議患者應接受治療,同時改變生活習慣,例如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抽煙或喝酒、每天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維持情緒平穩,對降低血脂有一定的幫助。控制飲食為預防保健的重要因素之一,民眾可多吃高纖維、食用少油脂物質,對於改善病情有很大的益處。

柯建新表示,根據病情發生的規律及臨床表現特點,治高血脂宜祛瘀化濁兼活血化瘀,適合用二陳湯、血府逐瘀湯等藥方,同時視病情酌加竹茹、枳實、遠志、丹參、川七、當歸、神麴、天南星、石菖蒲等中藥材。


二陳湯常用來治療痰濕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胸膈脤滿、脾胃不和等適應症;血府逐瘀湯常用來治療胸中血瘀、經年胸痛、潮熱、頭痛、內熱煩悶、心悸、睡不著等適應症。

柯醫師指出,除了祛瘀化濁、活血化瘀外,臨床上還可將高血脂分為四類型。如果患者血脂高、容易口臭口苦、煩渴、嘴乾、大便硬、腹部容易脹等,代表為濕熱體質,屬於第一類型。

如果患者平時精神疲倦、四肢倦怠、食慾不振、常有痰、體型微胖、大便不成形等,代表為痰濕體質,屬於第二類型。

柯醫師指出,患者病情已經發展了一陣子,通常會出現腰痠腿軟、身體痠痛無力、耳鳴、眼花等,代表腎陰不足,屬第三類型;伴有心血管疾病,像是胸口有痛感、四肢容易麻木等,屬第四類型。四種類型用藥各有所不同,應對證用藥。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