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3/06/13

調整字級:





傳統中醫認為,當民眾罹患腸胃病之後,常會出現寒象或熱象。中國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教授劉華為表示,腸胃病患者常帶有寒象或熱象,寒來自兩方,而熱來自三方,但必須注意的是「毒熱」的生成,一般來說,代謝性廢物日久化生的「毒熱」往往是腸胃癌變的基礎,民眾不可不慎重以對。

劉教授在台灣的學術研討會中指出,中醫認為,腸胃的寒從兩方而來,一方是腸胃病病久後耗傷氣陰,進而累及於脾,導致脾胃機能嚴重受損,受損之後就不能化生氣血、溫煦臟腑,以致出現形寒肢冷、臉色蒼白、少氣懶言、精神疲勞、身體乏力等陽氣虛弱、機能衰退的寒象。

劉華為教授進一步指出,另一方是脾胃陽氣虛弱、氣化功能減退,進而導致濁氣內生,內生之後會促使氣不化水而成濕濁、氣不化津而成痰濁,以及氣不行血、血行不暢就演變為濁血,一旦出現陽虛生內寒,而寒就從中生出寒象。

中醫認為,腸胃的熱從三方而來,一是腸胃本身早已陽熱偏盛,因為人的胃腐熟食物,為多氣多血的臟腑,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產熱來源,若又吃太多辛辣物、燙食、菸酒、油炸物的時候,就會額外得到其他的熱源,而大腸為胃的延伸部分,能夠燥化萬物、排洩廢料,所以大腸容易聚熱聚毒。

二是肝鬱化熱犯胃所致,因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認為,肝為剛臟,主疏泄而氣機條達,一旦發生肝鬱的現象時容易化熱犯胃;三是膽熱壅胃所造成,因為膽以降為順而疏通暢達,當膽鬱的時候就容易發生膽熱犯胃的情形。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