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1784260



家人罹患糖尿病怎麼辦 ?






病例-----一名14歲國中女生,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肥胖,從不在意, 連臀部長了5 公分大的腫塊且化膿卻不自知,直到酮酸中毒昏迷送醫, 才被診斷出已罹患糖尿病。 



病例----一名60多歲男子,有多年糖尿病史,但一直以來對血糖的控制總是漫不經心,直到數月前視力迅速衰退才就醫求診,醫師診斷他的雙眼出現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只剩0.1 





何謂糖尿病?



糖尿病對健康的威脅極大,可是不少民眾仍對糖尿病缺乏正確認知,其實,只要控制好腰圍和體重,時常運動,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遠離糖尿病的威脅。 糖尿病其實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中國古代稱為消渴症, 也就是小學健康教育所說的---多吃,多喝和多尿. 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過高時,多餘的葡萄糖會從尿中排出,因而造成「尿中有糖」的現象。從前醫學檢驗只能從尿液來檢查尿糖做診斷, 故而稱之為糖尿病, 其實並不夠精確. 現在則以抽血來診斷, 比較準確.





糖尿病之盛行率 



隨著時代的進步, 生活水準提升, 反而造就了成人病增高的趨勢, 現在全世界大約有一億人口罹患糖尿病, 預估二十年後將成長3, 而以亞洲之中國大陸和印度增加最快. 台灣現今糖尿病患者約一百萬人, 其中95%為成年型, 約占全國人口之5%, 然而固定接受治療者不超過三分之一, 顯見醫療單位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在台灣大約每2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年齡層有年輕化趨勢,其死亡率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四位,而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腎臟病、高血壓等都與糖尿病息息相關,值得警惕的是,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有八成民眾對糖尿病的威脅並不瞭解,甚至不知道空腹血糖值高過126mg/dl(每百毫升126毫克),就是糖尿病了。由於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但卻會導致失明、洗腎、截肢等嚴重後果,千萬不可輕忽。 





糖尿病診斷



      舉凡兩次抽血檢測血糖皆大於200mg/dl, 葡萄糖耐受性測驗大於200, 或是空腹血糖大於126者即為糖尿病.





藥物長期控制



      一直到1922Banting發現胰島素, 糖尿病患者之治療才見曙光, 在此之前, 只有以飲食控制, 患者很少活過兩年, 尤其是幼年型糖尿病更是大多早夭, 胰島素開始使用後才有長期生存的機會.



     



糖尿病的分類



      幼年型, 第一型, 約占5%以下



      成年型, 第二型, 約占95%



      妊娠型糖尿病, 懷孕時候發生之高血糖現象



      其他原因不明者, 包括遺傳, 藥物或內分泌失調者





糖尿病的成因



      糖尿病的發生是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量不足,或者是身體的組織無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來製造能量時,導致血液中葡萄糖濃度過高所造成的種種變化。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過高時,多餘的葡萄糖會從尿中排出,因而造成「尿中有糖」的現象, 從前醫學檢驗只能從尿液來檢查尿糖做診斷, 故而稱之為糖尿病, 沿用至今.





代謝症候群是糖尿病之高風險群 



代謝症候群是近十年來非常受注目的疾病,因為身體出現越多代謝症候群的因子,罹患糖尿病的機會就會直線上升。 腰圍尺寸與代謝症候群的關聯性高達7成,近3成企業菁英腰圍超過標準。腰圍肥胖代表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性,最後將導致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有五大指標,包含:1.中心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2.血中三酸甘油脂高,超過 150mg/dl3.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太低(男性少於40mg/dl、女性低於50mg/dl),4.血壓高於13085毫米汞柱,5.空腹血糖高於 110mg/dl。五項當中如有三項符合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為很少運動者, 很少吃蔬菜者, 抽煙, 無運動習慣, 家族史等等, 因此, 其防範方法主要還是生活型態之改變.





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



定時定量的飲食,不暴飲暴食,規律而適中的運動、不抽菸、喝酒淺酌不過量,以及調適精神壓力,才是健康的生活型態。在飲食方面,減少紅肉(豬、牛、羊肉)、鈉鹽和主食類(澱粉)的攝取。多攝取蔬菜、全穀類、植物油、低脂乳類,另外,運動是糖尿病絕對少不了的保健項目,只要不間斷從事對身體有益的運動,即便是最單純的、最省時的快步走路都有效果。 





糖尿病的治療



      一旦罹患糖尿病, 就必須終身控制, 病況只有持續惡化, 沒有康復的可能. 就算有良好的控制, 也只是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速度而已. 良好的控制血糖, 無法完全根除糖尿病之種種併發症, 證實除了血糖以外, 很可能還有其他因子參與, 尚待釐清.



因此, 糖尿病治療之目標在於延緩病變和預防併發症, 這點必須對病患說明清楚, 以免大失所望. 治療糖尿病的口服降糖劑有五大類,每一類都有它的特點, 只有第二型糖尿病可以適用, 其他型則必須以胰島素控制. 有些藥物像醣祿錠、雙胍類及胰島素增敏劑,已經在臨床實驗證實,對前期糖尿病患者有預防或減緩演變為糖尿病的效果, 其中胰島素增敏劑對保護分泌胰島素細胞及能力最為顯著而另外一種則有減少分泌胰島素細胞凋亡的作用。 



治療的指標以HbA1c小於7%為準, 配合運動和飲食調節, 控制血糖不至於過高或過低. 糖尿病的治療隨著醫療進步一日千里,已經與過去三、四十年前的治療有天壤之別,胰島素的種類、性能也比以前進步很多,引起過敏、皮膚凹陷或腫塊的情形幾乎看不到了, 病患只要調整生活型態、好好控制血糖,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





糖尿病之併發症防治和處理



     急性併發症---包括低血糖(小於50 mg/dl)和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初期, 或是進食不正常, 或是胰島素過量, 都有可能發生低血糖, 導致冒冷汗, 飢餓感, 顫抖, 神智不清情況, 家人應該趕快餵食方糖, 高血糖反面有時也會發生酸中毒與高滲透壓狀況, 須立即送醫處理.



      慢性併發症---包括大血管病變和小血管病變, 大血管方面如心臟血管, 腦血管相關之心肌梗塞, 腦中風等等, 在週邊血管也可能發生問題. 小血管病變會造成視網膜, 腎臟和神經功能受損, 也會造成性功能障礙. 據統計, 糖尿病患者75%會因為心血管病變而死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