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3/23

調整字級:





慢性病患者必須長期用藥,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李賽美在台北一場研討會中指出,長期用藥單補陽,容易化火,純粹滋陰則容易寒化;因此溫陽方多佐以黃連、黃芩,連翹等;滋陰方劑則考慮應用少量桂枝、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

李賽美表示,滋陰藥間用少量溫熱藥及溫陽方兼用少量寒藥,皆是反佐用藥法,避免長期用溫藥造成化火、過亢,或長期使用滋陰造成寒濕。

具體用藥仍需視個別狀況而定。白虎人參湯常用於改善體質偏熱糖尿病患的胃熱,胃寒者則可用吳茱萸加生薑湯改善。不正常饑餓感的胃熱患者,若出現典型的體質偏熱,大致上可能有口乾舌燥、脈跳較快,怕熱,舌色紅,小便偏黃,主要以清熱益氣、生津為主,視患者的兼證再做加減,其他常用方包含竹葉石膏湯。

在中醫看來,若是經診斷發現有腸胃熱象者,可適量服用白虎加人參湯或甘露飲來改善;若是熬夜引發的心肝火旺問題,則常用天王補心丹、加味逍遙散來舒緩不適。

以白虎加人參湯來說,其可治療氣津兩傷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可能流汗甚多,煩渴多飲,有熱渴汗出脈洪大的現象,這時以此方劑作為基礎作加減,就可以很快改善患者的不適。

李賽美教授在研討會中也指出,糖尿病患者長期應用苦寒中藥,可能使體質出現寒熱錯雜的現象;中老年人臟氣漸衰,如果因罹患糖尿而一味久服苦寒之品,多見脾腎虧虛,肝腎不足,體質容易出現寒熱交錯的現象。

李賽美表示,用藥仍需視情況而定,例如糖尿病合併冠心病可加丹參、田七、瓜蔞;腦梗塞則加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用方不需一味滋補,但也不能只用苦寒藥。

醫師提醒,年長者血液容易因慢性病出現異常指標。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血液中血小板不正常附著增加,紅血球凝集增加,血脂異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濃度上升,進而血液濃稠度增加等等。

飲水量不足,也會讓血液黏稠,使血流減慢,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除了血脂,流汗、腹瀉、飲水少,導致血液中水分少了,也會引發血液過度黏稠。夏日喝水仍建議溫白開水最有益。

醫師指出,降低血液濃稠度,改善循環,血管血流量增加,血液供應改善,可以減緩或避免組織的病變。醫師指出,許多改善中藥含有活血或軟堅散結的藥物,醫師指出,現代研究上來說,軟堅散結即改善循環,避免組織的硬化或纖維化。

現代中醫研究指出,許多益氣活血的藥方明顯降低血液濃稠度,改善循環,血管血流量增加血液供應改善,可以減緩或避免組織的病變。醫師指出,避免組織的硬化或纖維化,對改善疾病有一定的助益。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