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03/22

調整字級:





小兒感冒初癒後仍可能有痰多、痰熱的現象。中醫師顧明津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這時候可配合薏苡仁入方作為保健調理方,幫助改善濁痰現象,幫助袪濕清熱。此外,可加入紅棗,增進改善痰濁、補脾作用。

中醫師顧明津表示,小兒感冒初癒後的調理,可應用「薏苡仁清痰」調理方通常在感冒初癒後,每天清晨仍可能咳黃色濁痰,約歷時一週或更久時間。每天可取薏苡仁2兩煮粥,連吃3~4天。咳痰的狀況可逐日減少,尿量增多,溼熱狀況可從身體下泄而去。

顧醫師表示,還有「脾腎不足」體質者,薏苡仁淡滲滑利,雖然有利於清化痰熱,但卻可能出現病根未完全解除,腹瀉持續等狀況;可在薏苡仁粥當中,加入10枚紅棗,連吃3~4天就可以明顯改善痰濁問題。

醫師指出,其中,薏苡仁可袪濕清熱,不僅可治痰熱,對於治療水腫也很有幫助。對於小兒腎炎,不論是初中末期階段,都可以使用。此外,無論是否脾虛,都可加入紅棗一同煎煮入方。

中醫師顧明津另指出,兒科脾胃問題經常以健脾調理,應全面考慮到脾的「偏陽」或「偏陰」,達到調整陰陽協調,改善脾虛症候。

顧明津表示,小兒體質較虛弱,肝盛脾虛是常見的本質,中醫古籍中也有提到,「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之旨」。因此,一切兒科用藥,都應以不損及脾元為原則,自然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體而言,中醫治療脾臟的症候,不應單純從針對「脾陽」方向著手,也應考慮到「脾陰」的問題。

顧醫師表示,針對「脾陽虛」者多因勞倦,飲食不節所造成,表現可見形寒肢冷、排便溏薄,脘腹冷痛,吃東西難消化,食後腹脹,舌淡。治療應配合溫中健脾,藥方可用理中湯或香砂六君子湯調理。

若為「脾陰虛」者,常因飢餓、臟腑內熱,藥食溫燥所致,表現可見食少腹脹,腹痛消瘦,便結尿黃,渴飲不多,低熱,舌紅,並伴隨其他臟腑虛衰症狀。治療宜補脾陰,常用藥方瀉黃散、甘露飲。

小兒「溼熱證」腹瀉,顧明津表示,治療原則從「清熱利濕」方向著手,常用藥方可用葛根黃芩黃連湯進行調理。並可配合其他症候,依證加減其他用藥。

顧明津表示,其他表現常應用藥,包括若熱重者,可加連翹、馬齒莧、馬鞭草清熱解毒。偏濕重可加滑石、車前子、茯苓、蒼朮燥濕利濕。

腹痛較明顯者可加木香理氣止痛。如較易口渴者,可加生石膏、盧根清熱生津。若天氣較熱濕濁中阻體內,可加霍香、佩蘭芳化濕濁。如有嘔吐,可加竹茹、半夏幫助逆止嘔。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