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6/27

調整字級:





小朋友容易發生腹瀉等胃腸道疾病,特別在炎熱多濕的夏季裡;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病因病機主要是受到外感暑濕等外邪、內傷飲食、脾胃虛弱等因素所造成,屬中醫泄瀉的範疇。

翁醫師指出,腹瀉是小朋友經常容易發生的急性胃腸道疾病,可能會造成小朋友的免疫力出現普遍降低的情形。此外,由於小朋友的消化系統功能還未發育成熟,如果家長提供太多的食物、驟然斷奶或改變食物品種給小朋友,都可能會導致小朋友腹瀉。

家長必須注意的是,因為氣溫高、濕度大的環境,常常讓各種病毒、細菌生長繁殖快速,加上小朋友夏季愛吃生冷的食物,又經常忽視衛生、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加上在小朋友腸胃中的某些酵素比成人分泌得少,結果促使容易消化不良的情形發生,導致腹瀉的比率增加。

中醫認為,小朋友的泄瀉病變在脾胃,因為胃主腐熟水穀,脾主運化精微,若脾胃受損的話,則飲食入胃,水穀不化,這時候清濁升降自然失常,累及大腸,遂成泄瀉。

翁瑞文指出,小朋友腹瀉通常可分五型論治──傷食腹瀉者常出現脘腹脹滿作痛、痛則欲瀉、瀉後痛減、瀉多痠臭、啼哭厭食、舌苔厚膩或微黃垢等症狀。治宜消食化積,方用保和丸加減方。腹痛較嚴重及氣脹者,可酌加木香、厚樸等藥材理氣消脹;嘔吐較嚴重者,可酌加藿香、竹茹、生薑等中藥材以便止嘔。

寒濕腹瀉者,通常出現泄瀉清稀、多泡沫、味道不臭、腸鳴腹痛、可能兼惡寒發熱、舌苔薄白等症狀。治宜散寒去濕,方用胃苓湯或藿香正氣散加減方。腹痛較嚴重者可以酌加木香、砂仁等中藥材以便理氣止痛;如果患者兼有食滯者,可以酌加山楂、神麴等中藥材以便消食導滯;如果小便短少者,可酌加澤瀉、豬苓等滲濕利尿。

翁瑞文醫指出,濕熱腹瀉者,通常可能出現瀉下稀薄、水分較多、可能有如水注、糞色深黃而臭、兼見黏液、腹部時感疼痛、胃口變差、可伴有嘔惡、肢體倦怠、發熱或不發熱、口渴、小便短少黃赤、舌苔黃膩等症狀。治宜清熱利濕為主,方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

脾虛腹瀉者,通常可見食後作瀉、多為水瀉、色淡不臭、時輕時重易反覆、臉色萎黃、肌肉消瘦、精神疲倦、四肢倦怠、舌淡苔白、容易反復發作等症狀。治宜健脾益氣,方用參苓白朮散加減方。

脾腎陽虛腹瀉者,常見久瀉不止,多半在餐後即瀉,糞質清稀,有時伴有完穀不化的殘渣,或見脫肛、手足冰冷、臉色淡白、精神不振、睡時露睛、舌淡苔白等症狀;治宜補溫脾腎,方用附子理中湯加減方。

有脫肛情形者可酌加黃耆、升麻等中藥材以便升提中氣;久瀉不止者可酌加赤石脂、禹餘糧等中藥材以便收斂固澀止瀉。

翁瑞文醫師表示,炎炎夏天如何讓小朋友遠離腹瀉的折磨呢?只要家長少讓孩子食用冷飲食品、多加注意衛生習慣、妥善做好食物的新鮮與保存,如此就可減少發生腹瀉的機會。

翁醫師指出,冷食、冷飲一定要有所節制,少量進食,且不要在早晨和晚上進食,盡量選在中午陽氣較旺的時候比較妥。同時家長要讓孩子注意飲食衛生,外出歸來無論是否要吃東西,進門時一定都要先洗手。

夏季高溫容易使食物變質、腐壞,但由於人的口腔感覺變差,有時會感覺不到食物變質的情形,結果吃下肚之後,經常導致腸炎、痢疾、消化不良等情形發生,因此要特別注意食物的新鮮與保存,不要吃下已經變質或腐敗的食物。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腹瀉,在用藥基礎上,家長可再配合一些輔助手段,可以多喝山藥扁豆粥或少量多次服用溫淡鹽開水和紅糖米湯等。

山藥扁豆粥的做法很簡單,可先取鮮山藥30克去皮洗淨、白扁豆15克、白米30克;將白米、扁豆加適量水之後煮八成熟,再將山藥搗成泥狀,然後一起熬煮成稀粥,最後加紅糖適量調味後即可食用,具有消暑化濕,健脾止瀉的好處。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