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11/06

調整字級:




中醫認為用青艾條燻小腹、肚臍,能改善虛寒型腹瀉。中醫師陳曉萱在一場講座中指出,孩童用2根青艾條燻15分鐘,一天一次,連續3天;成人則可用上4~6根艾條,貼上生薑片效果更好。

中醫師陳曉萱提到,灸法是利用燃燒艾葉或其他熱源在穴位或病變部位進行刺激,以溫通經絡。傳統灸法就是取艾條,藉由醫師手法刺激患者的穴位,由醫師拿捏距離。扎針或艾灸都是必須審慎評估的療法,建議患者找醫師診察後決定。

而在艾條與皮膚之間隔著或墊著中藥材灸則稱間接灸或隔物灸,隔薑灸較常見。

燻臍、灸法,對體質較虛寒,腸胃功能不佳,容易受涼腹瀉的人有幫助,灸法由於牽涉對穴位的溫熱刺激,可能引發輕微水皰或紅暈。

醫師表示,糖尿病或部分急慢性病患,由於皮膚癒合力較差,操作上需留心。對於皮膚癒合力差的慢性病患來說,操作溫熱刺激作用的艾灸,醫師會謹慎評估。

腹瀉初期最好先禁食,情況改善恢復飲食後,最好少吃豆類、洋蔥等食材。中醫師陳曉萱指出,這類食材容易引起腹部絞痛與脹氣。

中醫師陳曉萱表示,纖維質多的食物如甘藍菜、洋蔥及豆類等,在排便尚未成形,甚至腹瀉痊癒的初期並不適合,應以精緻澱粉為主。

如果腹瀉或排便伴隨出血則需更小心。以血便來說,有些血色鮮紅量多,多半是肛門付近病灶噴射性出血,可能是腸道或痔瘡出血。若糞便黑如墨汁,則比較可能是距離肛門口較遠的胃出血;不過,少量潛血未必能從肉眼察覺,必須檢驗方能得知。

慢性且少量胃出血體虛者典型表現就是無精打采,面色蒼白、有氣無力,舌質淡、瘦弱或虛胖,肌肉鬆軟無力,出血色淡,不鮮紅;患者再配合醫師脈診,多可確認病況。這類患者還常見的兼症包含胃下垂、內臟脫垂、皮膚鬆弛、慢性腹瀉、消化不良、脹氣,食慾不振等。

醫師指出,胃痛且有黑便時,必須考慮是否有胃出血等情況,如果病情嚴重還是得住院治療,前症均應禁食或進流質飲食,並須臥床休息。睡眠充足、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以清淡飲食為主。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