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飲酒過量常致痰瘀阻絡、濕熱下注
酗酒患者多有精神上的困擾,常造成家庭暴力與不和諧。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楊佳峰表示,有些患者因飲酒過量腿部出現紅色斑點,伴隨精神上不安定,中醫治療以清濕熱及安神為主。
酗酒除了造成肝病、胰臟問題外,楊佳峰醫師指出,過量酒精對食道或消化器官黏膜傷害也很大,有些酗酒患者便是伴隨口腔、消化系統的癌症。無論肝病、消化系統疾病困擾者或一般民眾在平常生活上,都得留意別以酒精麻痺自己;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困擾,建議尋求醫師協助。
飲酒過量常導致痰瘀阻絡與濕熱下注類型的體質。溼熱下注主要是指發炎症狀,患者常伴隨小便短赤,下肢酸困,舌苔黃或白膩為等症。
民眾傳統上常聽到解酒跟戒酒的方法,但兩者不同。中醫師楊佳峰表示,中醫主要是改善患者喝酒後的不適感。過量飲酒後,感覺多偏向「溼熱」,中藥可改善類似的不適表現,安神則能減少因煩燥出現的初期酗酒行為。
針灸戒酒則偏向耳針為多,可針患者耳神門、內分泌點、脾等耳穴,從改善安定精神與改善整體健康著手,以減少酗酒。
酒癮患者剛開始停止飲酒時,多出現睡不著的戒斷症狀,中醫養心安神藥方亦可輔助使用。西醫則多處方少量安眠藥,同時給予維他命,抗憂鬱劑;必要時還會處方拮抗劑等,以對抗酒癮,其中拮抗劑可壓制酗酒患者腦中想喝酒的意念。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酒精會破壞肝細胞,輕度造成脂肪肝,時間一久便會造成肝細胞的壞死、結疤、肝硬化;酒後產生急性的腹痛、噁心、嘔吐、發燒、腸胃出血、黃疸等,有可能是「酒精性肝炎」。
陳玫妃表示,根據研究指出,一般人每天若喝烈酒超過150克,持續10年,便有百分之25的機率會造成「肝硬化」。通常酒精性肝炎,在中醫臨床認為多是屬於「濕熱型」。患者會覺得腹脹、胃腸差、噁心、口乾、口苦,有時會有心情煩悶、失眠、脅熱脹痛等,這就是屬於「肝鬱濕熱」的類型;主要用藥可用龍膽瀉肝湯,加上加味逍遙散。若有進一步化火,則會手足心熱、心煩、口乾、口苦,此時須加上清瀉肝熱的藥方,如當歸龍薈丸。
陳醫師表示,另外,若長期酗酒,造成了疲倦、無力、食欲不佳、大便溏、氣色晦暗,則必須要加上一些補脾的中藥,來輔助正氣,如可用四君子湯。還有「氣滯血瘀」型患者,可見伴隨胸脹悶、腹脹,臉色黧黑,則必須要用一些軟堅散結、化瘀的中藥來治療。穴位針灸上,可選用肝經的經絡、穴位,如陽陵泉、太沖、章門、期門等穴位,可清瀉肝熱,緩解腹脹、腹痛、口乾、口苦的症狀。
患者除了應積極戒酒。藥膳茶飲方部分,醫師建議,可用骨碎補3錢、續斷3錢、黃芩3錢、茵陳2錢。以800C.C的水煮沸後,轉為小火,煮約10分鐘,放溫,即可飲用。有助清肝經濕熱,改善酒精性肝炎所造成的肝火、黃疸等症狀。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