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23日電)消化性潰瘍是壓力大的現代人常見疾病,但因治療期較長,患者若不能耐心配合走完療程,復發率相當高;中醫師建議患者可配合食療和運動,以養生方式加以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邱碧瑩表示,台灣消化性潰瘍盛行率約10%,冬、春兩季發生率較高,男女比例約2比1;年齡大於55歲,發生率就有增加趨勢,最常見的是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邱碧瑩指出,不論對中醫或西醫來說,消化性潰瘍都不算是難治的疾病,但消化道黏膜在發生潰瘍後,至少需要2個月才能再生,整個療程會拉長到3個月以上,許多患者會在感覺不痛後就停止治療,導致復發機率升高。

她說,胃腸壁在反覆潰瘍、結痂過程多次後就會變硬,不只容易造成出血、幽門梗阻等現象,還可能導致腹膜炎,有致命的危險。

邱碧瑩表示,「胃腸病三分治七分養」,中醫除了用中藥、針灸穴位等治療外,也著重按摩、食療、運動養生等調理,非急性患者可選用這種較溫和且有效的治療方式,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加以調理。

她說,玫瑰花茶、蓮藕茶、蒲公英茶,還有木耳、百合、麥門冬、玉竹等藥膳都是不錯的食療;屬於胃虛冷型的患者,可以豬肚1只、何首烏1兩半、炒小茴香5錢一起燉爛後食肉飲湯,對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有不錯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