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療養之道 | ||
作者﹕吳國斌(三重同仁堂中醫診所醫師) | ||
現代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罹患胃病的人越來越多。一般人以為有病,只要完全仰賴藥物,就可以治癒。可是胃病並非如此簡單,如果生活飲食的惡習不改善,心理的錯誤不糾正,生理的失常不恢復,全身的症候不消除,胃病將不易痊癒。人體本來就有自然復原的機制,以上偏差的狀態如果能消除,許多腸胃疾病常能不藥而癒。
●以下談談導致胃病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攝食、生活的失調: 1.飲食無節制: 拿古人的一句話來說:「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三分飢」的意思是飲食不要過飽,這樣食物在胃腸中才容易消化。「三分寒」是說穿著不要過度溫暖,這樣可以培養身體抵抗風寒的能力。以上這段話是免除小兒諸病的總結,大人一樣適用。 2.飲食無定時: 食物入胃之後,容易消化的東西,約一至二小時即能消化,不易消化的東西,則約須四至五小時才能消化離胃。有些人因為工作繁忙、業務緊張,全心全意做事,將飲食置之度外;有些人在飢餓過度時,急忙進食,對食物不加咀嚼,只顧填塞胃囊,這些情況都容易使胃部的消化功能失卻正常。 3.飲食不適宜: (1)過食生冷: (2)早午晚飲食失節: (3)吃飯時用腦: 二、生理的失調: 1.胃部功能虛弱:胃部功能虛弱,中醫認為是胃火不足或胃陽不足,胃部的運作功能減退,以致出現食慾不振,胃部膨滿,食物停滯等症狀。中醫可用甘溫補氣健脾的方法,使胃部運作功能恢復正常。 2.胃酸過多:胃酸過多的臨床表現症候,與中醫的「吞酸、反胃、噯酸氣」相符。長期胃酸過多的症狀沒有治療,容易導致胃潰瘍、胃出血等疾病。一般治療胃酸過多的方法是使用鹼性藥品來中和胃酸,此種方法僅能治標,無法治本,過了一陣子此毛病又容易復發。治本之道,還是在提升胃腸的消化運作功能,使胃酸的分泌正常,才能減少此症狀的復發。 三、心理的失調: 中醫向來認為七情(怒喜憂思悲恐驚)內傷容易導致胃腸疾病。如「憂思傷脾」、「肝鬱犯胃」、「肝氣乘脾」(肝木剋脾土)等。胃病從臨床角度來看,大部份是由心理因素(七情)所導致的,所以治胃病的藥物及食療,功效常僅居小半。許多心理上的失調,須要靠患者自行糾正,才能改善病情。如個性上容易憂心、悲傷、忿怒、緊張,這些心理因素不去除的話,即使服藥後病情能好轉,亦容易復發而不易根除。因此「修身養性」是改善胃腸疾病的重要方法,千萬不可忽視。 【胃病飲食宜忌】 1.《黃帝內經》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指出飲食均衡對調養身體的重要性。五穀、五果、五畜、五菜中,以五穀最為重要。以中國人的飲食來說,一日三餐中至少要有一餐以米飯類為主食,這是補養胃氣最好、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有胃潰瘍的患者,可多食含黏液質的食品,如秋葵等以保護胃壁。 2.胃腸不適者,應忌食以下食品: |
公告版位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71號
電話:(02)25584291 25591041
傳真:(02)25596123 營業時間: 星期一~星期五 9:00~20:00 星期六9:00~19:00
- Oct 24 Mon 2011 23:18
胃病療養之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