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健體的18種方法 緩解秋燥抗疲勞 |
華夏經緯網 2011-08-22 10:15:22 |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鼻咽乾燥、幹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于寒,一偏于熱,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臨床上分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 涼燥: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現象,如唇燥溢幹、幹咳連聲、胸悶氣逆、兩脅竄痛,皮膚幹痛,舌苔薄白而乾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的寒燥症狀。 溫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氣而發病,是秋燥之偏于熱者。臨床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幹咳無痰,咳痰多稀而粘、氣逆而喘、咽喉幹痛、鼻幹唇燥、胸悶脅痛、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症,是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的燥熱症狀。 專家告訴您秋日養生十八法。 1、節食欲。秋季切忌暴飲暴食,同時也要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 2、忌怒氣。少發脾氣可以有效地解秋乏。 3、常梳髮。經常梳理頭髮可以擴張皮下毛細血管,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頭腦清醒易除疲勞。 4、面多擦。用雙手或幹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紅潤。 5、舌舔腭。用舌頭舔牙齒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補氣、養心的作用。 6、齒數嗑。牙齒多活動,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齒健康,有助於消除疲勞。 7、呼濁氣。應多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統機能。 8、咽唾液。咽唾液可促消化、開胸理氣、增加內臟氣管功能,延年益壽。 9、目運轉。經常走出戶外,眺望遠方,結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腦解乏。 10、耳常彈。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聽聽音樂激活聽覺神經,有助於減輕疲勞。 11、脊背暖。秋季早晚溫差大應及時地增減衣物,防止感冒,保護五臟六腑。 12、胸宜護。保持體溫,可以增強免疫力。 13、腹自揉。用手掌按摩腹部,適當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積、益氣強身。 14、谷道拖。收縮、上提肛門,可以提神補氣。 15、肢節搖。甩甩手,踢踢腿,增強活力,消除疲勞。 16、足心搓。每天洗腳按摩腳心,可以消濁通絡,解除疲勞起到吐故納新的效果。 17、便禁言。大小便時閉口握雙手,可以益智補氣。 18、凈體膚。秋天干燥應多用手揉搓身體,可以使人精神煥發、延年益壽,解乏消疲勞。(華龍網)
責任編輯:袁丹華 引用網站:華夏經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