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品又名葳 蕤 、竹根七、玉竹蔘。為百合科植物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 Mill ) Druce 的根莖。主產於浙江、湖南、廣東、江蘇、河南等地,江西、安徽、山東、遼寧、吉林等地亦產。秋季採挖,除去泥土和須根,洗淨,曬至柔軟後,反覆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乾;或蒸透後,搓至半透明,曬乾。玉竹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乾燥根莖。功能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乾口渴、內熱消渴等症。臨床應用一般需經切制後入藥。現代研究結果表明,本品主含玉竹黏多糖、玉竹果聚糖、葡萄糖以及黃精螺甾醇、黃精螺甾醇 苷 、黃精 呋甾醇苷等甾族化合物。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降血脂、降血糖等藥理作用 (1,2,3,4) 。
【藥性】味甘,性微寒。歸肺、胃經 (1,2,5) 。
【功效】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1,2,5) 。
【應用】
1 . 用於陰虛肺燥,乾咳少痰,口燥咽乾,常配沙蔘、麥冬、桑葉等同用,方如沙蔘麥冬湯;若治陰虛火旺之咳血,咽乾失音,則配麥冬、生地黃、貝母等同 ' 用。治熱盛傷陰,痰熱咳嗽,也可用本品配川貝母、桔梗、紫菀同用,方如玉竹飲子 (5) 。
2 . 用於胃陰不足,口乾煩渴,食欲不振。如熱病後期,胃陰未復,或臟腑失調,熱傷胃陰,飢不欲食,口舌乾燥,可以本品配沙蔘、麥冬、生地等同用,方如玉竹麥門冬湯;若治胃熱津傷之消渴,則可配天花粉、山藥、生地黃、生葛根等同用,方如逢原飲 (5) 。
3 . 用於陰虛之體,外感風溫,乾咳痰少,心煩口乾,多配薄荷、豆鼓、桔梗等同用,方如加減葳蕤湯;若外寒內熱,發熱無汗,頭痛胸悶,咽乾者,可與麻黃、獨活、石膏、白薇等同用,方如葳蕤湯。此外,本品還能養心陰,清心熱,可用於熱傷心陰,煩熱多汗,惊悸怔忡,可配麥冬、酸棗仁、五味子等同用 (5)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2g ;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