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地黃丸適合老人 偏腎陽虛患者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1/09/28

調整字級:



民眾常不知八味地黃丸與六味地黃丸的差異。中醫師黃智群指出,在由熟地黃、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山茱萸組成的六味地黃丸中,加入肉桂、附子兩味藥,即稱桂附八味丸,又稱八味地黃丸,由於加入肉桂、附子(見下圖)兩味溫熱藥,比較適合發病已久,偏向腎陽虛的患者,症狀常見腰痠、脈弱、舌色淡白、排便稀軟,怕冷等特質,這類型體質在老年人中較常見。

中醫師黃智群提到,老年人腎陽虛多,多會用得到八味地黃丸,但具體用藥,仍須諮詢中醫師,由醫師診斷後決定。熬夜勞累及中老年人,常有眩暈、耳鳴、失眠、多夢、健忘,腰膝痠軟。如果伴有五心煩熱(胸口及手足心煩熱),是腎陰虛,可用六味地黃丸。但如果伴隨手腳冰冷嚴重,多偏腎陽虛,腎陰虛型也可能以左歸丸或知柏地黃丸加減。

至於實熱型,口渴煩熱,小腹疼痛,小便黃,脈洪數,這時多用瀉火藥方加減;另還有血瘀型、脾虛、腎陽虛等類型,脾虛者亦常見脈緩而無力,又常見消化能力差,胸腹煩悶,此時可用歸脾湯或參苓白朮散加減。腎陽虛者以右歸丸與桂附地黃丸為主。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腸道濕熱令患者相當困擾。中醫師林坤成在一場養生講座中指出,以腸道問題來說,濕熱是用於形容下痢、裡急後重,排便黏而惡臭等症候群及其它體質表現的用語。腸道感染或非感染疾病皆可能出現濕熱蘊結症狀。

中醫說的大腸濕熱,也可能發生在瘜肉,大腸癌轉移等非感染疾病。中醫師林坤成表示,針對溼熱型大腸癌、瘜肉,中醫常用主方有葛根芩連湯。其它如黃連解毒湯,半夏瀉心湯等亦考慮,但藥材配合個別狀況調整增減,需由醫師處方。溼熱型除了舌、脈方面的癥兆,最常見症狀是溏便,患者猛拉肚子、稀便,但有時裡急後重,上大號解完又覺得解不乾淨。

另一部分大腸濕熱與腸道感染有關。患者常有水分代謝障礙、發熱、排便有膿血、腹瀉、腹痛,有便意卻無法輕鬆排便等症狀,如果病患舌苔黃膩,確診是急性腸炎、細菌、病毒性腸炎,主要以清熱燥濕的藥物治療。

另如胃火盛的說法,也常指消化道的感染,火盛的表現有煩渴、胃灼痛、舌苔黃、舌色紅,脈像偏滑數。感染症的高熱時期、口腔黏膜疾病、內分泌疾病都可能導致這類的症狀。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