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藥與生化檢查評估共同對付肥胖併發症更佳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1/09/30

調整字級:



避免肥胖併發症,中西醫共治效果更好。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醫師林硯農表示,發胖可能是生理、代謝上出現異常,中醫針灸、中藥與西醫的生化檢查評估搭配,可讓民眾不只是治療肥胖併發症,同時找出問題,對於體重管理能有更全面的掌握,減少復胖風險。

萬芳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佳瑜表示,中醫擅長調理失衡體質,治療現有不適症狀或相關疾病。中醫認為,單純性肥胖疾患辨證分型大致上有如胃熱熾盛型、肝氣鬱結型、脾虛濕阻型、脾腎兩虛型等分類。

醫師指出,給予合適中藥具有減低膽固醇吸收,促進脂肪代謝及排除等作用。針刺則夠抑制肥胖患者亢進的胃腸道消化吸收機能,抑制胃酸分泌,延遲餐後胃排空。能夠逆轉肥胖患者異常的糖、脂代謝。可促使脂肪加速分解,並改善患者體內水鹽代謝之紊亂。針灸同時具有逆轉瘦素、胰島素抵抗的作用等。針刺減重一周約需2~3次,每日一次效果更好。減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好把所有相關的改變融入生活中,成為習慣,而不是一種勉強。

醫師表示,常用體針穴位有足三里、上巨虛、三陰交、豐隆等。腹針穴位則中脘、天樞、水分等。門診中每次針刺時中醫師針對患者當時的症狀變化及體重下降、食慾等情況,調整每次的用穴和針灸的手法,具個體化的治療。而局部電刺激利用外中頻電刺激儀將電流導入皮下組織,可以促進脂肪自腹部或臀部的脂肪組織中釋放出來。電刺激造成肌肉收縮,增加熱量的消耗。調制中頻電刺激在腹部肥胖療效上,比低頻電刺激有顯著意義。

醫師提醒,減重速度越快體重反彈程度越高。採取不當的減重方式如饑餓、腹瀉、超負荷運動來快速減重,往往流失的是水分和蛋白質,並無法有效燃燒脂肪,反而有害健康。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傳統中醫對肥胖的看法,通常認為肥胖者多有一些證候。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任林慶鐘表示,肥胖是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如果肥胖不會影響健康的話,就沒有人會去注意,但肥胖的人通常較容易患有各種疾病,包括高血壓症、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膽結石、退化性關節炎、月經失調等。

林慶鐘主任指出,中醫認為,肥胖的人有一些特質,像是肥人多氣虛、肥人多痰、肥人多濕、肥人多痰濁等證候。他強調,肥人常見氣虛,也就是因為氣虛不足以推動血液循環,進而造成血液瘀滯,且肥胖人多痰濕,會阻礙氣機運行,所以容易發生血瘀、中風等病證,反正就是肥胖對健康有害無異。

林慶鐘主任進一步指出,傳統中醫治肥胖分四種,第一種為「脾虛濕阻」,這種類型的患者通常會出現肥胖浮腫、精神疲乏、身體無力、肢體困重、排尿少、胃口差、舌苔薄膩、舌質淡紅等症狀,治宜健脾益氣,除濕消胖。

第二種為「胃熱濕阻」,這種類型的患者通常會出現肥胖、眩暈、容易飢餓、四肢感到沉重、口渴、舌苔黃而膩、舌質紅等症狀,治宜清胃泄火;第三種為「氣滯血瘀」型的患者通常會出現肥胖、胸脅苦滿、女性月經失調、婦女閉經、大便乾硬、經常睡不著、舌質暗紅等症狀,治宜舒肝理氣,化瘀消胖。

第四種為「陰虛內熱」型的患者通常會出現肥胖、頭昏眼花、頭脹、頭痛、手足心煩熱、舌苔薄、舌尖紅等症狀,治宜滋陰降火,補腎消胖。




 

引用網站: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