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原因是因肺氣上逆、衝激咽喉,時常會伴有喀痰。俗話說:「名醫不治咳喘。」「窮人怕屋漏,醫師怕咳嗽。」咳嗽有時真的很不好治,治了大半天不見好,把大夫名聲都搞壞了。

黃帝內經的《咳論》篇中提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咳嗽不光是感冒、氣管發炎等導致,很多內臟的疾病也會牽連到肺而致咳,如心臟衰竭引發肺積水的咳,肝火熾盛、木火刑金導致肺失清肅的乾咳。後世把咳嗽簡化的分為:由急性感染造成的歸為「外感咳嗽」,而非感染性造成的咳嗽稱為「內傷咳嗽」。

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受不得任何邪氣,寒熱痰火瘀虛等不協調狀況在肺中出現,皆有可能致咳,例如風寒鬱肺,肺失宣肅而咳嗽;痰濕困脾,上漬肺竅而致咳等等,所以辨別致咳原因,對症治之是最好的辦法。外感咳嗽最常見的就是「風寒」與「風熱」兩種,前者鼻塞、流清涕等寒象明顯等,後者咽痛、痰稠等熱症明顯,同用宣發之藥,但一寒一熱,治療效果就有不同。中醫還有一種咳嗽,叫做燥咳,症狀常伴有嗆咳,咽乾痛而少痰等,此時要用潤肺的藥,如沙參、桑葉、玄參等,才能恢復肺宣肅之性,緩解咳嗽。

咳嗽咳久之後,就進入內傷咳嗽階段,此時外邪因素減少,多是內發之因,如痰濕、痰熱、肝火、氣虛、陰虛等等狀況,此時也要對症治之,講白一點,帶有調體質的意味在內,咳嗽才會好。常有人感冒咳嗽之後,變成百日咳,甚至咳個一年半載,就是內傷咳嗽沒有對症治之,一直用一些止咳成藥,因而拖很久。

在治療內傷咳嗽的時候,常常要增強體質,咳嗽才會好,中醫稱之為「扶正祛邪」。扶正,就是增強臟腑功能,如陰虛補陰,陽虛補陽等等;祛邪,就是針對痰濁、水濕、瘀血等,為治標之法,這對遷延性、慢性咳嗽,常要考慮這一點。

中醫有培土生金、補腎納氣等,也是針對增強體質的方面。但在咳嗽伴有嚴重細菌感染時,常可配合抗生素治療,這是比較快的,因為細菌感染抗生素還是有較大的優勢。但是現在咳嗽嚴重的,西醫常會配合抗生素的使用,這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此時抗生素的作用是為預防病情轉劇的先行使用法,不一定是針對細菌感染在使用的。◇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3/23/n320658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