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症,可發病於各種年齡的兒童,臨床上以小兒較長時間食慾不振、食量少,甚至厭食為其主要特徵。


中醫認為兒童較常呈現「肝常有餘,脾常不足」的狀態,即小兒脾胃虛弱,若再加上餵養不當,終致脾胃不和與運化失職,就會出現厭食症。如不及早調理,會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甚至影響其思維發展。


對於一些脾胃虛弱型的小兒,其症出現面色萎黃、困倦無力、不思飲食、腹滿喜按與大便溏薄或挾有乳食殘渣,或兼嘔吐、夜睡不安,日常可多煮一些「豆腐魚湯」來作調理,因為它不但營養豐富,且味道鮮美,易消化吸收。另淮山和蓮子皆具有健脾作用,對小兒脾胃虛弱之泄瀉尤其有幫助,可用以煲湯或煮粥作為小兒日常食療。


對於積滯傷脾型之小兒,其症見納呆厭食、嘔吐酸餿或乳食殘渣、脘腹脹痛、大便臭穢或瀉下不化食渣、煩躁哭鬧,或伴有手足心熱,日常可用少許山楂煲粥,調入少許黑糖來食用,對幼兒乳食積滯非常有幫助。一些民間食療「穀芽麥芽雞內金鴨腎湯」亦有一定療效,其主要食材即穀芽、麥芽、雞內金與鴨腎等。


針對食欲不振的斷奶後的幼兒,應用薑蒜鮮魚粥,具有振奮脾胃陽氣,進而提升食慾,以薑蒜的食材可以達到溫和的藥效,加入高麗菜絲,增加健胃效果,長期食用則能夠慢慢改善體質,並能增強抵抗力而預防感冒。


茯苓紅棗粥則應用於小兒暴飲暴食、多油脂多冷飲的脾胃損傷,出現長期大便不成形、或是腹瀉不止。食材為黨參三錢、扁豆二錢、淮山四錢、茯苓四錢、紅棗五個、白米、紅糖適量。


 下列三類型的中藥食材可斟酌應用:


1、補脾陽(興奮腸胃道機能): 可用乾薑、益智仁、白朮、炙甘草或紫蘇等。


2、補胃陰(增加消化液分泌,增進消化吸化功能): 可用麥冬、石斛、玉竹、准山或沙參等。


3、消導藥(消積導滯,促進消化): 可用山楂、雞內金、神麴、麥芽或穀芽等。


中藥方劑應用上不妨以參苓白朮散、啟脾丸或保和丸,依證加減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