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6/15

調整字級:





中風患者接受專業推拿對患側肢體功能恢復有益。南京市中醫院腦病科主任李繼英在台北一場研討會中指出,缺血性中風24小時內即可開始,開始時手法宜輕柔,隨時間加重手法,出血性中風推拿則需更謹慎,不能太快進行。

李繼英教授指出,針灸、推拿配合現代復健最理想。中醫師建議在發病後的6個月內,結合中醫治療,減少後遺症。若能在發病初期、復健恢復期,加入中醫針灸、推拿、藥物輔助治療,不僅可幫助增加其自我獨立生活能力,更可降低中風後遺症,以及家屬照護上的負擔。

中醫師提醒,腦中風所造成的後遺症致殘率高、復發率高,常造成肢體、語言和認知上的殘障,醫師表示,無論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待血壓、感染等病情穩定後,即可結合傳統中醫藥治療,改善中風急性時期的抗病、腸胃功能低下等問題,而在前6個月復健恢復期,再加入中醫的針灸、電針、推拿和藥物輔助治療,則能增加患者運動功能,自我獨立生活能力,且降低中風殘留的後遺症發生率。

中醫療法主要以中醫藥物加上針灸、拔罐、推拿及食療,其中針灸療法是依據經絡理論,通過針刺手法刺激穴道,來調節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針對病患不同的症狀,針刺相關的穴位輔以電針儀的持續刺激,對中風病患的血液流動率、腦部血流量、腦電圖、局部微循環均有明顯改善,而運用拔罐、推拿療法,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則可達到活血通絡,幫助肢體功能恢復的目的。

中風後難排便,讓不少患者吃盡苦頭,煩躁不已。李繼英教授表示,此時建議通腑瀉濁,只要積滯排出後,病人自然較輕鬆。所謂通腑瀉濁應用具瀉下、通便作用的方藥,也能減輕腦壓。瀉下藥方讓腸胃道充血,減少腦部的血流量,自然有助降腦壓。

暴亢性的出血型中風患者除了半身不遂,言語困難,還常見面紅目赤,心煩易怒,脈弦而有力,口苦咽乾,舌色紅絳,代表體內有熱,涼血中藥可以抑制這些症狀,若便秘,另可加入通便,降腹腔壓的藥方,同時減輕腦壓。若有頭暈頭痛則可加入其它藥材輔助治療。

出血型中風病患,由於大都氣血暴亢,中醫多以抑制出血,消炎與保護血管的涼血中藥為主藥。出血型中風初期,不可隨意服用一些活血力道強或太滋補的中藥,例如補陽還五湯等;除非是在栓塞型中風的恢復期,才能使用較多活血化瘀與增進氣血循環的補藥。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