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09/13

調整字級:





中醫治療月經延遲,可從調理肝、脾、腎著手。中醫師彭美庭表示,包括腎虛應補腎精、脾陽寒則溫通脾陽、肝氣瘀結則疏通肝氣。中醫認為,經水出於腎,腎氣充足,精血則旺盛,月經自然通調。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補脾胃可以充足身體的血源。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則在於調暢氣機,疏通氣血;當氣血調和,才能幫助月經通調。

彭美庭表示,中醫辨證用藥治療上,針對「腎陰虛型」者;常見腰痠腿軟、失眠頭暈耳鳴、咽乾口燥、月經量少,顏色較黯質地稀,舌紅津少甚至舌面有裂痕或紅點,脈細數。治療宜補腎填精,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

若屬「脾陽虛型」,常見下半身易浮腫,排便質稀或容易腹瀉,喜喝熱飲,頭暈眼花,食慾不振,月經量多,色較淡質地稀,舌淡白苔白或舌邊有齒痕,脈細沉。治療宜補脾陽健脾氣,可用人參養榮湯加減。以及「肝氣鬱滯型」,常見口苦,經前乳脹,脾氣煩躁易怒,胸悶常嘆氣,月經量少有血塊,質地較黏色深,舌暗紅或帶紫苔少,脈弦,可用加味逍遙散加減。

彭醫師表示,穴道按摩改善部分,腎虛型者,可常按壓「復溜穴」補腎填精血。脾陽虛型者,可按「太白穴」來健運脾陽的作用。而肝氣鬱滯者,可多按「太衝穴」達到舒肝解鬱的作用。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