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9/14

調整字級:





胃不舒服的人常在「少海穴」附近出現筋結。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師許懿心指出,屈肘時,在小指往手肘方向內側肘橫紋頭處即是少海穴,胃病患者常在該穴出現結節,不妨由中醫師以手法將之推開,可以改善部分胃病症狀。

許懿心醫師表示,進食後胃脹難耐時,可按壓少海、內關、足三里等穴,以及與胃等高、脊椎旁的肌肉,以助排脹消滯。若吃飽飯後,自覺胃痛快發作,趁還沒變成劇痛前,可再多按少府穴緩解疼痛。醫師指出,少府穴位在第4、5指的掌骨間橫紋上。

醫師表示,針對症狀較輕的胃部不舒服,中醫常運用一些有行氣、消食導滯功效的方藥來辨證施治,如半夏、柴胡、厚朴、保和丸、平胃散、香砂六君子湯等。

食療方面,若是一時暴食造成消化不良者,可吃山楂、陳皮助消食。若是脾胃虛寒,胃痛喜溫喜按、手腳易冰冷者,平常飲食可用生薑調料,或吃桂圓、大棗補中益氣。

最重要的是擁有良好飲食習慣,不要忽略早餐、不要過饑不食。吃飯應保持平和愉悅心情,儘量不要一邊工作一面進食。此外,進食速度不宜過快,以細嚼慢嚥為佳,如此胃的功能才能逐漸復原。

有些胃痛或不舒服的人,半夜也容易抽筋,中醫師許懿心指出,依照中醫觀點,患者多半屬虛熱性的胃疾,體內精微、滋潤物質、津液不足,身體容易不時出現痙攣;很多位病患者體質複雜,必要時仍需由醫師診斷治療。

許懿心指出,虛熱、陰虛性體質常會覺得胃部隱隱灼痛、飢不欲食、口乾舌燥、手心煩熱者,可多吃一些梨、白木耳、蜂蜜、百合、甘蔗汁等潤燥生津之品。但一般胃部疾病大多寒熱、虛實夾雜,症狀嚴重者仍應求診為宜。

醫師解釋,虛熱患者的手心、腳心等部位常有發熱的感受。伴隨牙齦浮腫、口乾舌燥,頭暈眼花,另一些患者表現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以及臉紅盜汗、舌紅少苔、脈像呈現細數的現象。但虛寒體質者就要少吃寒涼水果,以免降低身體機能,無利於病情改善。氣若在胃滯留,也容易導致清氣不升,使人覺得頭昏腦脹。

身體的正常滋潤物質不足多會有胃部隱隱灼痛、抽筋、口乾舌燥,多痰的症狀,中醫師進一步指出,中藥如沙參、麥冬、百合等均有助改善此症狀,同時可用滋潤、養陰的方劑輔助改善,具體用藥仍需諮詢中醫師。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