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10/12

調整字級:




乾癬不好治,處理起來也相當地棘手。中醫師郭鈺安表示,在各種皮膚病當中,乾癬會讓醫師感到十分不好處理,因為這種病症非常頑固,發病時會讓患者搔癢難耐且抓個不停,但治療上不能操之過急,患者必須積極地接受治療,在經過長期調理後,可望把病情穩定下來。

郭醫師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治乾癬應結合臨床表現、分型分期進行治療,早期病人常出現風熱、血熱、濕熱、火毒,中期患者常出現血虛風燥,晚期患者常出現血瘀,有些關節病型乾癬病人常出現風濕寒痹,通常治療上中醫分為六型論治。

郭醫師指出,第一型患者常有皮損不斷增多、感覺搔癢難耐又難受、夏季病情加重、小便黃赤、怕熱、大便乾結等症狀,適合採取疏風消熱、涼血化斑法作為治療原則;第二型患者的病情相對較穩定、皮疹不擴大、少數有新疹、可能出現苔蘚樣變、小腿前側肥厚、皮膚乾燥、關節側可能出現皸裂或疼痛、頭暈眼花、臉色白等症狀,適合採取養血、去風潤燥法作為治療原則。

第三型患者在發病時,通常多發於腋窩、腹股溝等皺襞部位,患處紅斑糜爛、浸漬流滋、搔癢難耐、掌蹠部可能出現膿皰、陰雨時病情往往加重、胸悶、身體乏力、胃口不好、精神疲勞、下肢沉重、婦女帶下增多等症狀,適合採取清熱利濕法作為治療原則。

第四型患者常有全身皮膚發紅或呈暗紅色、病情嚴重者可能稍有腫脹、鱗屑較少、有口渴感、皮膚灼熱或密佈小膿皰、便乾溲赤等症狀,適合採取清熱、解毒涼血法作為治療原則;第五型患者通常皮損紫暗或色素沉著、病程相對比較長、病情經常反復發作、經年無法痊癒、關節活動不方便、鱗屑相對比較厚等症狀,適合採取活血化瘀、養血潤燥法作為治療原則。

第六型患者常有皮疹紅斑不鮮明、鱗屑色白相對比較厚、搔抓之後皮屑容易脫落、搔癢相對比較不嚴重等症狀、畏冷、冬季病情容易加重或復發、夏季病情容易減輕或消失、關節痠楚或疼痛,適合採取疏風散寒、和營通絡作為治療原則。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