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11/02

調整字級:




眩暈是一種症狀,也是很多人常碰到的問題。中醫師林經偉表示,這種毛病是一種自覺的症狀,眩指的是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指的是頭暈的感覺,但由於兩者常經常同時出見,所以才一起稱為眩暈,傳統中醫認為,眩暈病位在於頭竅,通常跟人的肝、脾、腎三臟有關,也就是三臟出現陰陽氣血偏盛或偏衰。

林醫師指出,眩暈發病的時候,如果是症狀輕微的人,只要閉上眼就可望停止,但症狀嚴重的人就如同乘坐車船一般,往往不能順利站立,而且眼球震顫、嘔吐汗出、臉色蒼白,有些症狀嚴重的人還可能出現昏倒等症狀,有些人移動身體或頭部轉動時就出現眩暈發作的情形。

林醫師舉例指出,傳統中醫對眩暈發病有很多的描述,例如「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等皆是,而且認為,眩暈病性有虛實的分別,臨床上以虛者居多,像是肝腎陰虛、氣血虧虛、髓海空虛所誘發的眩暈等都是屬於虛證,但像是肝陽化火、痰濁壅遏、上擾頭竅所誘發的眩暈都是屬於實證。

值得一提的是,問診是診斷眩暈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醫師可以從眩暈性狀、眩暈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有沒有其他誘發因素、有沒有聽覺方面症狀、身體有沒有其他疾病等去研判患者病情。

傳統中醫以針藥齊施治眩暈。中醫師林經偉表示,中醫認為,要治療這種病症,通常需要耗費相對較長的時間,因此,患者應耐心接受治療。若能配合針灸療法共同施治的話,效果往往會比較好。

林醫師指出,原則上,經過診斷之後,中醫可視患者病情使用杞菊地黃丸、半夏天麻白朮湯、歸脾湯等中藥複方,如果長期服用中藥方的話,還有預防再發的好處。杞菊地黃丸能滋腎養肝、補血明目,含有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牡丹皮、澤瀉、山藥、菊花、茯苓等藥材。

半夏天麻白朮湯能補脾燥濕、化痰熄風,含有半夏、黃柏、陳皮、白朮、人參、麥芽、澤瀉、黃耆、神麴、茯苓、蒼朮、天麻、乾薑等藥材;歸脾湯能補益氣血、健脾養心,含有人參、白朮、黃耆、茯苓、棗仁、當歸、桂圓肉、遠志、木香、生薑、甘草、大棗等藥材。

林醫師指出,針灸療法可搭配中藥複方,共同用來治療眩暈,常用穴位包括百會、神門、耳門、合谷、足三里、內關、關元、腎俞、風池等穴位,或是也可以選擇耳穴,包括選取心點、耳腎點、耳神門點、內耳點等穴位,對於改善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