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11/08

調整字級:





中醫養生有形神說法,有形有神,才有生命。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形神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這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因為神本於形而生存,同時依附於形而存在,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形神分離就代表一個人已死。

張醫師指出,傳統中醫所說的形指的是人體,亦即包括血脈、筋骨、肌肉、五臟六腑等組織器官;神指的是情志、意識、思維等心理活動現象,以及生命活動的所有外在表現;有形有神,人才有活著的生命,若形神分離的話,就代表一個人已經死去。

古籍《黃帝內經》有云:「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從這裡就明確描述死亡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形神分離。中醫認為,人的生命活動其實相當地複雜,因為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所相應的意識、思維、情感等協調功能,都是在人的心神主導作用下進行或完成各種活動。

張醫師進一步舉例指出,外在環境變化同樣可以引起人的情緒發生相應的變化,譬如月亮的陰晴圓缺、四時季節變遷、豐富的顏色、高低起伏的聲音、氣味、食物等,都會影響到人體,促使人發生情緒改變的情形,進而改變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

張盈瀅表示,所謂形神共養,指的是不僅僅要重視身體保養,而且還要著重攝生精神,這樣才能讓身體、精神獲得協調發展,進而保持身心健康,因此,養生宜形神共養,守神以全形、保形以全神。

張醫師說,傳統中醫的觀點,認為守神以全形的做法應從調神開始著手,因人的「神」起著主導作用,當神明則形安,所以要自然地養生延年就必須重視「神」的調養,其實要調神攝生很簡單,建議民眾應清靜以養神、四氣以調神、氣功以練神、節慾以養神、修性以怡神。

清靜以養神能夠和暢情緒,同時協調好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活動,促使情緒平和無過極;四氣以調神為順應四季陰陽變化的精神,促使精神臟腑跟四時陰陽相協調;氣功以練神可以針對精神、臟腑進行修練;節慾以養神有助於保精全神;修性以怡神適合透過音樂、釣魚、彈琴、下棋、畫畫、書法、種花、插花、旅行等,讓精神有寄託,以達到移情養性、調神健身的目的。

張醫師說,中醫認為,形體為人體生命存在的基本,有形才有生命,有生命才能出現精神、生理等活動,因此,要養生,首先要把形體保養好,形盛則神旺,形衰則神表,如果形體都衰亡的話,則生命就算是步入終點站。建議保形以全神應重「保養精血」,若形不足就溫以氣,若精不足就補以味,民眾可適時使用藥膳調養,以保養形體。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