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民眾在購買包裝食品時,一定會非常仔細察看營養標示,尤其熱量有多少大卡,常常是購買的唯一依據,但其實食藥署目前規定,營養素標示必須要有七項,包含熱量、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與納,其實每一項營養份都帶給身體不同影響,尤其需要消耗熱量來代謝。
使用養分會消耗熱量
許多養分經由腸道吸收後,身體都必須分解,才能供給各部位使用,蛋白質必須分解成多種氨基酸,這是一項非常需要能量的過程,每三百大卡的蛋白質,必須消耗八十一大卡的熱量,換句話說,蛋白質雖然熱量較高,但需要很多效能分解代謝,也是身體需要的必要養分,可以適度攝取不必過渡擔心。
細胞所需能量-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需要的另一項重要養分,就如同汽車需要汽油,油箱空了就會熄火無法運行,身體要活動一定要有能量,碳水化合物能分解成身體所需要的葡萄糖,補給所有細胞需要的動能,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大約需要百分之七的熱量用來分解代謝,但如果升糖指數高的食物,代謝熱量會少一點。
脂肪能抑制飢餓感
脂肪是代謝熱量最少的營養素,僅百分之三的熱量用於代謝,但油脂有一項意想不到的效用,就是增加飽足感,能減少食物攝取,兩餐之間也不容易飢餓,不會應此攝取過多熱量,同時腸蠕動時,需要油脂潤滑,讓食物可以順利軟化通過,此外身體器官需要脂肪保護,在減少碰撞時造成的傷害。
糖份容易升高血糖
食藥署在一百零四年開始,原訂包裝食品需表列的七項營養素,必須增加一項,糖類份量將從碳水化合物獨立出,台灣民眾喜愛吃各項甜食,都放了大量的精緻糖,不但熱量非常高,也不太需要代謝,所以不會有消耗熱量,過多的血糖更容易造成肥胖或病變,民眾在看標示時,最應該注意的應該是糖類份量和比例。
國內專家意見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表示,人只要活著都一定會消耗熱量,吃東西的時候,不論齟嚼、腸胃蠕動、消化分解、養分運送,都會消耗熱量,但精緻性食物如麵包、糖果、白米飯,這些高升糖指數食物,會造成血糖突然升高,長期會造成糖尿病高風險,也可能增加體重,民眾應該要減少攝取量。
(記者陳敬哲)
公告版位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71號
電話:(02)25584291 25591041
傳真:(02)25596123 營業時間: 星期一~星期五 9:00~20:00 星期六9:00~19:00
- Sep 21 Sat 2013 09:43
《不可不知》食品養份需消耗熱量代謝
close
《不可不知》食品養份需消耗熱量代謝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