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 胃寒來 如何暖胃過秋天 |
華夏經緯網 2011-09-29 10:39:44 |
秋冬又到了,你覺得哪兒冷?手冷?腳冷?頭冷?耳朵冷?什麼冷都不如胃冷?因為這種冷真是透心涼啊……今天就一起解決一下你“胃冷”的問題吧,讓你一個秋冬都暖融融。 誰胃寒?誰胃熱? 不是專業醫生,怎麼知道自己是胃寒還是胃熱,陰虛還是陽虛呢?留意日常生活細節,其實可以粗略分辨。 平時怕冷、口淡不想喝水、秋冬四肢冰涼、胃口不好、常感疲倦無力的,多數為脾胃虛寒之人; 而經常口乾、口苦、大便乾燥或排便粘滯不暢、脾氣暴躁的,多為胃熱之人。 另外,胃泛酸水時伴有灼熱感,一般為胃熱,而胃寒的人泛酸通常是泛出清水。 “臨床中主要因脾胃虛弱而致胃病的人比較多,大約佔了60%。”,“有的人本身脾胃虛寒,但由於飲食等原因又夾雜濕熱、濕滯、食滯等,所以單純脾胃虛寒的其實比較少,更多的情況是虛實夾雜。這在用藥時就要注意,建議還是由醫生斷症,指導用藥。” 冬季常見胃病主要分三類 依照中醫的分類方法,胃病主要有三大類: 1、脾胃虛寒造成的胃病、胃腸濕熱造成的胃病和精神因素造成的胃病。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治療和日常保養方法。脾胃虛寒的人,應該採用暖胃的方法,日常做菜時可以多用胡椒、生薑,溫補暖胃的羊肉當歸湯是很不錯的適時補品。 2、胃腸濕熱的人,應留意清除胃腸濕熱,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羊肉不宜多吃,性熱壯陽的狗肉更應盡可能不吃。 3、精神因素造成的胃病,通常是因為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以平常適當運動與休息,舒緩情緒很有幫助。當然,這只是一般規律性的總結,臨床並不是如此簡單,也有虛實夾雜或本虛夾雜等。 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易發生痙攣性收縮,胃病高發是規律。還有一部分人沒有胃病,但天氣一冷,特別容易出現反胃、腹瀉、胃痛、唾液分泌多的情況,仿佛胃也受涼了,該怎麼辦呢? 秋冬胃寒怎麼辦? 脾胃陽虛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所謂“脾胃陽虛”,在中醫的描述為:“腹脹滿冷痛,喜熱飲,喜暖喜按,嘔吐清水,食少便溏,氣短無力,舌淡,苔白滑,脈沉細”。通俗地講,就是吃東西比較容易腹瀉,腹漲,尤其吃冷東西時,有時還會回清水,反胃作嘔。特別在冬季,這種身體現象會非常明顯。 1、對付“胃寒”:胡椒入菜 對這種體質的人,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專家建議他們做菜,煮湯煮粥時,加入少量胡椒、幹姜、陳皮。這幾樣食物性平辛溫,正能怯寒邪,保胃氣。這個方法不止適用於冬季,對於脾胃陽虛的人,一年四季的飲食都可以堅持。 且涼是他們的大忌。吃冷食,身體受寒都特別容易引發腹瀉。 2、對付反胃:口含生薑 中醫有雲:“生薑為嘔家聖藥”。專家介紹,生薑是對付反胃、嘔吐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你反胃想嘔吐,可以切一片薄薄的生薑含入口中,唾液把辛辣的薑汁吞入胃中,就能緩解嘔吐症狀。 3、冬季最好的養生方法是喝熱粥。 粥的主要原料多為粳米、小米或糯米,它們不但含有豐富養分。且分析食物特性:大米、小米、薏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氣、補脾虛的功效,因而,冬日食大米粥非常有益。
責任編輯:袁丹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