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補上火 痔瘡便祕 增1成


喝茶飲清熱潤腸 按穴道促消化

2012年 01月06日


冬天吃火鍋、藥膳如麻辣鍋、薑母鴨等重鹹、油膩食物頻率高,易因燥熱、上火引發便祕、痔瘡,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入冬後求診人數增約1成,以常口乾舌燥的實熱體質、循環差的氣滯體質及缺乏便意的陽虛、血虛體質較易發生,可按體質飲用添加決明子、黃耆、肉蓯蓉、杏仁粉等藥材茶飲,助清熱、通便,平時也可按壓支溝、天樞等穴位,促進腸道蠕動及消化。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攝影╱楊明龍


喝茶飲




點下放大

生炒決明茶


適用對象:易口乾舌燥、嘴破、大便乾燥的實熱型體質。
材料:生決明子、炒決明子各20克。
功效:生決明子清熱瀉火、炒決明子潤腸通便。
做法及用法:材料加1000c.c.水,以大火煮開即可,當天喝完,可天天飲用。



點下放大

黃耆蜂蜜飲


適用對象:氣血循環差、少運動、易累的氣滯型體質。
材料:黃耆10克、蜂蜜1湯匙。
功效:黃耆益氣止痛,蜂蜜滑腸通便。
做法及用法:黃耆加500c.c.水以大火煮開、放溫後加蜂蜜,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點下放大

蓯蓉枳殼茶


適用對象:腰腹及四肢易冰冷、缺乏便意的陽虛型體質。
材料:肉蓯蓉5克、枳殼3克。
功效:肉蓯蓉補腎陽、潤腸通便,枳殼行滯消脹。
做法及用法:材料加500c.c.水,大火煮開後熄火,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點下放大

芝麻杏仁飲


適用對象:易頭暈、缺乏便意且排便困難的血虛型體質。
材料:黑芝麻粉、杏仁粉各10克。
功效:黑芝麻滋陰潤腸、益精血,杏仁潤腸利便。
做法及用法:材料加500c.c.熱水或牛奶拌勻後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按穴位


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就隨時按。



點下放大

支溝穴


位置:手背腕關節往上約4橫指寬的中央處。
功效:理氣清熱、潤腸通便。



點下放大

天樞穴


位置:肚臍兩旁約3指寬處。
功效:促進腸道蠕動、行氣消痔。



點下放大

足三里穴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為4指寬處。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促進代謝。



點下放大

醫師說 喝水吃蔬果


中醫師 張家蓓
每天宜喝約2000c.c.水,並多吃蔬果攝取纖維質,使排便維持順暢,有痔瘡、便祕者上廁所後用清水或不含皂濕紙巾清潔肛門,減少細菌感染、發炎機會。





模特兒╱劉研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