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藥分實虛 化濕解毒健脾益氣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2012/01/07

調整字級:



中醫治療多發性風濕肌痛症,可分為實證、虛證用藥。中醫師表示,中醫治療此症宜化濕解毒,清熱活血,佐以健脾益氣。此症虛證患者常見體力差,肢體萎軟無力,而實證多見肌肉緊實、痛處按壓不舒服,循環差等現象。在進入穩定期,可配合給予活血解毒,培元固本調理。而到了遷延期,則著重在益氣養陰補血的調理。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中醫辨證治療多發性風濕肌痛症,虛證部分,常見患者體力不佳、消化功能低弱、嗜睡、頭暈、肢體萎軟無力、大便溏、痛處按壓疼痛減輕,脈細無力等,藥方可用小續命湯加葛根、白芷。而若是病久出現噁心嘔涎,飲食不入,體重減輕。則可用溫中法麴丸調理脾胃為本,方中含神麴、麥芽、茯苓、陳皮、濃朴、枳實、人參、附子、乾薑、當歸、甘草、細辛、桔梗、吳萸。

李醫師表示,而實證部分,若飲食如故,體力尚可、肌肉緊實、痛處按壓更不舒服拒按,脈緊弦,常用增味五痺湯治療,方中含麻黃、桂枝、紅花、白芷、葛根、附子、羚羊角、黃耆、甘草、防風、防己、羌活;其中,葛根和白芷須重用。此外,如有「痰血瘀阻」現象,常見於少運動或是有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病人身上,全身循環差、下肢腫脹、喉嚨常常有痰,舌暗紅有瘀斑,脈澀。藥方可用血府逐瘀湯加半夏、陳皮、膽南星、枳實加減治療。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中醫可配合穩定緩進期,治療重在活血解毒,培元固本之法不可缺;而慢性遷延期,則重在益氣養陰補血,但活血解毒之法也不可棄。每一步治療分主次,用藥有側重,中醫重視從整體來調理,治療具有多層次、多環節、多因素的調節作用,有利於改善體質狀況與傾向,調動身體的自身抗病能力。

尤其在有關緩解期此階段,建議最好用類固醇最少維持量加中藥治療,或停用類固醇單用中藥治療。由於此期多為氣血雙虛,氣凝血瘀,治療宜補氣養血,溫陽活血通絡,用藥部分,首選黃耆,具有益氣補益,升陰固表作用。

羅醫師表示,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黃耆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是調動機體免疫系統,抗感染抗自身免疫病的廣效免疫調節劑,可提高淋巴因子活性,保護腎上腺皮質功能和類似腎上腺皮質樣作用,此外,黃耆加當歸、丹參等活血化瘀有益氣活血止痛,除肌熱作用。相關益氣的中藥,有增強體力、免疫力、抗病力的功能,具有促進類固醇分泌或類類固醇樣作用,能影響免疫系統多個環節;而滋陰藥物,同樣具有增強體力、免疫力、抗病力功能,抑制機體形成,有維持機體內環境平衡的作用。當解毒活血、袪痰通痹之類中藥相伍為用,可改善多發性風濕肌痛症。使病變部位鬱熱、瘀血、痰濁去除,以達氣血津液運行通暢,代謝增快,減少滲出及膠原結締組織增生,促進病變組織的恢復,並對免疫紊亂起雙向調節作用。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