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12/06

調整字級:





異位性皮膚炎可配合穴道治療。中醫師李明哲表示,穴道治療可針對「濕熱型」、「血虛型」症候者,有幫助緩解不適作用。另外,還可配合中藥外治法調理,對於急性期搔癢嚴重,或者慢性期皮膚乾燥肥厚現象,都有不錯的改善作用。

李明哲表示,穴道針灸治療部分,包括針對「濕熱型」者,可取曲池、肺俞、神門、陰陵泉穴。而「血虛型」者,則可取足三里、三陰交、大都穴。還可配合耳穴治療,包括可取肺、神門、腎上腺區域對應穴位。

李醫師表示,外治急性期搔癢嚴重者,可準備青黛15克、爐甘石15克、滑石15克、冰片2克、黃柏10克,研磨成細粉,加水100C.C外擦可以止癢。如果糜爛滲液嚴重,可以使用黃柏、黃芩、紫草、五倍子、明礬,花椒,甘草各10克,加水1000C.C煎煮30分去渣,放冷濕敷。

另外,慢性期皮膚乾燥肥厚者,可準備石膏60g克、白芨粉30克、枯礬粉9克、雄黃粉15克、當歸15克、生地10克,用凡士林配成軟膏塗抹。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