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耳鳴發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昨指出,現代醫學推斷,耳鳴與內耳耳蝸的微循環障礙息息相關,而供應耳蝸的血液,來源於基底動脈、椎動脈;伏案工作者、低頭族,椎動脈供血障礙,進而影響到內耳耳蝸微循環,而容易出現耳鳴。
江裕陽說,現代醫學談循環,中醫則常說氣血,經絡是氣血聯繫臟腑和軀體全身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因此中醫治療耳鳴時,使用藥物或選取適當穴位作針灸治療,疏通經絡氣血,耳鳴症狀因而得以緩解或消失。以中藥或配合針灸治療耳鳴,調整體質,雖需一段時間,但愈早治療愈容易見效。
醫師指出,壓力大,生活緊張,又常低頭打電腦或工作,容易造成頸部軟組織緊繃,引發椎動脈供血障礙,內耳耳蝸微循環變差,耳鳴風險增加。
醫師建議常作頭部按摩,尤其是耳朵周邊穴位,如翳風、聽宮、聽會、風池等。翳風穴位於耳垂後耳根部的凹陷處。聽宮穴位於耳屏前,張口時呈凹陷處。聽會穴則位於耳屏與耳垂間,聽宮穴下方,張口凹陷處。風池穴位於頸項後大筋之兩側凹陷處。
民眾可用手掌蓋住耳朵,搓揉整個耳朵,也可「鳴天鼓」,即兩手掌貼蓋在耳朵,兩眼輕閉,類似以手枕頭的姿勢,食指尖放在中指背,再將食指往後腦彈數十下,快慢輕重以舒服為原則,食指彈到後腦可以感覺到聲音。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