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最適合脾氣恢復,進補時應注意選滋陰而不膩的藥材
醫學指導/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楊思華
經過一個長夏的濕困,平素脾虛濕重之人在秋天來臨時,往往會感覺相對舒服一些。由於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相對乾燥的秋季可以說是最適合脾氣恢復的季節。如果能利用這個季節調理脾胃功能,往往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症狀
初秋易口乾、大便乾燥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楊思華分析說,初秋氣溫尚不穩定,早晚溫差大,晨起秋涼,白天較熱。同時,乾燥也是這個季節的一大特點。在這種氣候之下,一些市民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乾、唇幹、口渴等不適。
此外,大便乾燥也是秋季較易發生的情況。
楊思華分析說:“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大便乾燥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虛、脾虛引起的運化功能不好,中醫形象地稱之為‘無力行舟’;另一種則是陰虛引起的津液不足,以老年者居多,中醫稱之為‘無水行舟’。”
分析
秋季最適合脾氣恢復
“《內經》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一年四季的養生調理都應順應季節和氣候的特點。”楊思華分析說,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經過一個長夏之後,當秋天較乾燥的氣候來臨時,平素脾虛濕重之人,往往會感覺相對舒服一些。
她表示,秋季可以說是最適合脾氣恢復的季節,“在秋季,人更不易出現長夏時那種濕、困的感覺。如果能利用這個季節來調理人的脾胃功能,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支招:
補而不燥、滋陰而不膩
楊思華提醒市民,秋季雖然是一個“健脾”、“醒脾”的好時節,但在進補時應注意選補而不燥、滋陰而不膩的藥材,“辛辣、壯陽效果好的食物並不適合秋季吃,比如羊肉、狗肉等,在氣候本身就乾燥的情況下補得太燥,很容易上火。”
此外,太滋膩的藥材也會影響脾胃,她提醒說:“熟地、黃精等藥材相對比較滋膩,在陰虛情況下可以選用,但不要用太長時間。”
她同時建議市民,在秋高氣爽的時候,一定別忘了多運動,“在這個季節運動,人的心情往往會更舒暢,也更能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湯水推薦
1.“四君子湯”
在秋季的湯水方面,楊思華特別推薦“四君子湯”和雪梨燉冰糖。其中,“四君子湯”由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四種藥材組成,可以用來燉肉,如排骨、雞等。如果覺得黨參比較燥,還可用太子參替換。
2.雪梨燉冰糖
秋季是大量水果上市的季節,楊思華特別推薦雪梨燉冰糖,“它既潤燥,又不像生吃雪梨那樣那麼涼,可謂一款秋季最好的糖水。”
3.胡蘿蔔玉米馬蹄骨頭湯
對普通市民而言,胡蘿蔔、玉米、馬蹄煲骨頭湯是一款非常適合秋季飲用的湯水。還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馬鈴薯或番茄。
楊思華表示,這款湯水營養豐富,既養陰又不膩,大人小孩都能喝,“肝火旺的人喝了不會燥,脾胃虛的人吃了也不會涼。”(廣州日報 )
責任編輯:袁丹華 引用網站: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