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治子宮內膜異位 採補腎、活血祛瘀法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1/03

調整字級:



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子宮內膜異位症跟「瘀血」有很大的關連性。中醫婦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廖寶彩醫師表示,這種婦女病也是疑難雜症之一,中醫認為,若瘀血蓄積而逆流至子宮以外的地方,將會造成婦女經痛的情形,由於患者常因病變部位不同,因而出現不同的症狀,只能透過辨證治療,所以患者用藥也不同。

廖寶彩醫師指出,站在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認為,腎是生殖發育的基礎,所以可以採補腎祛瘀法進行治療,適合用菟絲子、仙靈脾、三棱、莪朮等中藥材進行治療;如果是以活血祛瘀法進行治療,適合用益母草、生蒲黃、五靈脂、敗醬草、丹參、赤芍、川芎、香附、桃仁、莪朮、甘草等中藥材,以便消瘀止痛。

廖寶彩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辨證上採取化瘀通腑法進行治療,適合用大黃、鱉甲、琥珀等中藥材,再加上適量的醋等成分;如果辨證後認為病情跟氣虛、經寒等因素有關,因女性體內虛寒而導致瘀血者,適合用溫經湯進行治療,以便溫經止痛、活血散瘀。

若辨證後發現患者為氣虛血瘀者,可採益氣化瘀法進行治療,適合用莪朮、陳皮、黃耆、丹參、當歸、川芎、茯苓、白朮、香附、甘草等中藥材,在經期則加牛膝、延胡索等中藥材;還有一種療法是以活血清熱、化瘀通絡進行治療,適合用敗醬草、牡丹皮、薏苡仁、丹參、桃仁、赤芍、紫草、紅花等中藥材。



 


病變部位不同 出現症狀不一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2/01/03

調整字級:



婦女子宮內膜組織長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就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中醫婦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廖寶彩醫師表示,這種婦女病是指有功能的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其他位置,進而引起的病變或症狀,在傳統中醫屬痛經、癥瘕、月經不調、不孕等病症的範疇,其中以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女性較容易發生。

廖寶彩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若長在卵巢內就稱為巧克力囊腫,若長在子宮肌層就稱為子宮肌腺症,為婦科常見病與多發病,多發生在三十至四十歲的女性身上,約有七成患者有繼發性經痛,約六成患者有不孕的情形發生。由於經痛為這種病症中最主要症狀之一,所以在臨床上,大多數婦女多以經痛求診。

廖寶彩醫師進一步指出,站在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常因病變部位不同而出現不一樣的症狀,主要表現情況為周期性發作,有二成左右沒有症狀,病因在於婦女房事過勞、多產、婦科手術等損傷胞宮,也就是西醫所稱的子宮,以致於功能失常,造成月經經血泄而不循正常管道的現象。

當這種現象發生之後,患者體內部分經血逆行,結果就發生「離經之血」蓄積在人體盆腔,跟周圍組織粘連、纖維化、形成疤痕,緊接著就出現各種臨床症狀,傳統中醫認為,「瘀血」症候將會貫穿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理演變過程。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