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偉坤表示,甲亢病程初起多實證,病理因素有氣鬱、肝火、痰凝及血瘀。辨證體質主要可分為肝經實火、陰虛火旺、陽亢風動。應配合清肝瀉火;鎮肝熄風;化痰軟堅治療用藥。
中醫師陳偉坤表示,肝經實火證表現可見癭腫眼突、心悸心煩、性急易怒、面部烘熱、怕熱多汗、口苦目赤、肢體震顫、口渴多飲、多食消瘦、舌紅苔薄黃、脈弦數,藥方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陰虛火旺證症狀可見癭腫眼突、五心煩熱、心煩心悸、性情急躁、身熱汗出、失眠多夢,雙手顫抖、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可用知柏地黃丸和消瘰丸加減。
陽亢風動證可見眼突、情緒煩、心跳快、怕熱汗多、口乾喜歡喝水、外形消瘦、頭暈明顯、雙手顫動、舌紅苔少、脈弦細數,用三甲復脈湯合增液湯加減。
陳偉坤表示,患者久病常見體質虛或虛實夾雜,以陰虛為主,兼辭痰、火、瘀等邪入症候。辨證主要分為氣陰兩虛、肝鬱脾虛,治療原則配合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理氣解鬱為主。
氣陰兩虛證藥方可用生脈飲加味;肝鬱脾虛證可用加味逍遙散合六君子湯加減。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