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2/24

調整字級:





活血祛瘀,歸芎粥效果不錯。中醫師張志杰指出,歸芎粥使用當歸頭20克,川芎10克,粳米100克。將當歸、川芎入砂鍋內水煎半小時,去藥渣,加粳米煮粥服,每日1—2次。有助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中醫師張志杰指出,歸芎粥有助祛瘀行氣。中醫典籍也記載川芎與當歸搭配可用於改善體質較虛弱者的頭痛問題。中醫師表示,古人說川芎與當歸搭配可「上行頭角,治血虛頭疼」,而當歸與川芎都是民間常見的藥材,常用於各式藥膳。

不過,並非所有疼痛都屬於虛寒、血虛,中醫認為,醫體質分類中的肝鬱化火,可能也會常見頭痛、頭暈;肝鬱未必是肝臟有毛病。肝鬱、有肝火的人,常見情緒較為急躁、口乾、口苦、睡眠品質不佳且有熬夜習慣,或生活緊張、工作繁忙、肩頸僵硬、容易頭暈頭痛,這在現代都會區中很常見。臨床上治療這類患者,中醫多以「疏肝瀉火」、「補氣養血」之法治療,疏瀉肝火的意思多指讓病人放輕鬆,以利改善整體康。

散寒止痛,試試北耆肉桂瘦肉湯。中醫師張志杰指出,這道湯品取北耆30克,肉桂6克,豬瘦肉50克,水煎後吃肉飲湯,每日飲用1次即可,作為藥膳輔助改善肢冷疼痛的問題。

中醫師張志杰指出,肢體感覺冰冷、疼痛且氣虛時可考慮北耆肉桂瘦肉湯。北耆是中醫常搭配使用的藥材,助改善人體的微循環。但血壓偏高者若要補充,最好從小劑量開始服用,觀察未影響血壓後再繼續食用。

中醫認為,無力氣、常懶得說話、面色蒼白、頭暈目昡、心悸自汗等大都可考慮補氣藥如北耆、人參、黨參,刺五加;血虛則可考慮補血藥如當歸、熟地、雞血藤等;補腎陽者可考慮鹿茸、肉桂、附子,仙靈脾;補腎陰藥則多用何首烏、桑椹、枸杞子等。

北耆大補元氣,改善循環,但長期服用時更需注意藥材的來源,及是否經過有害物質的檢驗,血壓偏高者食用要更謹慎。中醫認為,不少中藥有延緩衰老與延年益壽的作用。只要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療方式,醫師指出,可以不必花太高昂的成本,就能達到養生之目的。很多食物可藉藥材之效,讓人體吸收狀況更為良好。如果能在食療以外,還搭配針灸、運動,效果更好。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