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2/06/05

調整字級:





穴位按壓有助改善小兒非感染腹瀉及整體健康。中醫師楊金花指出,按摩以補脾、助消化穴位為主;脾虛者以健脾補中氣,甚至溫補命門的穴為主,以促進消化。

孩童生病仍應優先就醫,但父母懂一些簡單、不傷身的中醫推拿手法,也能輔助改善孩童不適,中醫師指出,推左手前臂中醫稱為清天河水,對退燒、止吐等有幫助。

中醫師多認為,推拿適當的穴位有助調節兒童的精神、神志,改善外感問題。小兒醒腦開竅推拿法,首先可以推兩眉中點至前髮際成一直線的位置,醫師指出,手法是以兩手大拇指指腹字眉心互推至髮際,可清熱、解表,安眠。如果仍不舒服,針灸或搭配醫師處方口服中藥、經絡穴位推拿按摩、藥膏敷貼穴位等。

同時小兒若有單純的夜尿困擾,父母可以幫忙,用手掌在小孩肚臍下關元穴(見左圖),左右各按摩四十九圈;此外按摩穴位尚有崑崙(見右圖)、腎俞、腎穴等。

小兒腹瀉可能原因眾多,中醫師楊金花指出,脾虛者可用黨參、茯苓、白朮、山藥、山楂、麥芽,蓮子、陳皮,甘草等藥材煮水煎服。具體用藥需諮詢中醫師。

楊醫師表示,非感染造成的小兒腹瀉,較常見的是傷食腹瀉及消化不良、脾虛腹瀉;前者可用炒山楂、炒麥芽、陳皮,萊菔子等藥材煮水服用。

健康的兒童主要是身體壯實、面色紅潤、活潑、胃口好,大小便正常。寒熱虛濕都是偏性較顯著的體質表現;寒型主要為四肢冰冷、面白、不愛活動、胃納欠佳,食生冷容易腹瀉,排便較稀;熱型則身體壯實、面赤唇紅、畏熱喜涼、口渴多飲,喜冰冰水,煩躁易怒,胃口好,容易腹瀉等。

偏虛者則面色萎黃、懶得說話、精神疲倦乏力,不愛運動、汗多,胃口差,排便稀或軟。濕型則愛吃肥甘厚膩的食物,身體較胖,動作遲緩,排便稀溏。

很多患者每當心情不好時,就容易出現腹痛,腹瀉後腹痛減輕,但又容易煩躁噯氣,醫師建議此時要搭配理氣、舒緩的藥物。然而當每日腹瀉數次,伴隨嘔吐、高燒,需提高警覺,可能為感染居多,建議就醫確認。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