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   2012-07-05 13:27:11   
字號:


















  夏季4種出汗異常情況要當心頭汗多屬氣虛。夏天出汗很頻繁,不過出汗過多也是身體給我們健康的提示。例如,白天動一動就出汗是氣虛的表現,應該注重清淡飲食。半夜出汗多是盜汗現象,可多吃些百合、雪梨等食物滋陰……當出現以下4種出汗異常時,要多加注意。


  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出汗也越來越頻繁。專家提醒,出汗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無明顯疾病的異常出汗,則意味著身體需要調理。


  1.白天動一動就大汗


  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就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


  支招:飲食上可選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或腔骨,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增強體質。


  2. 手足心汗多


  到了夏天,許多人的手心就很容易出汗。通常這樣的人,腳汗、腋窩汗也出得厲害。


  支招: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徵,可服用通便藥;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隨口乾、牙齦腫痛等,多屬於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3.頭面部汗多


  很多人一吃飯頭上就大汗淋漓,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


  支招:若同時有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嘔吐,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應注意清淡飲食。


  4. 半夜出汗多


  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盜汗”。


  支招:可選百合、雪梨等滋陰,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汗多的表現及飲食療法


  自汗


  表現: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經常出汗不止,稍微運動則大汗淋漓。自汗的人多數表現為精神不振、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差、怕冷等。


  原因:“肌膚腠理鬆弛,不能顧攝”,多由氣虛或陽虛所致,這種人肺氣虛弱、衛陽不固,通俗地說就是人體的正氣不足,致使津液外泄。


  治療: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飲食上可以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可多煲太子參瘦肉湯、黨參北芪瘦肉湯、西洋參燉雞、五指毛桃燉雞等飲用。如果是虛不受補的人,要用太子參煲湯。


  盜汗


  表現: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入睡後,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較多,清醒以後出汗就停止了。這些人常有失眠、手腳心熱、心煩、兩頰潮紅、口咽乾燥等特點,尤以肺結核患者最多見。


  原因:汗多傷及心陰心陽而造成氣陰兩虛。陰虛火旺,陰虛則陽亢,陰不禦陽,則津隨液為汗。


  治療: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用沙參麥冬煲老鴨,平時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服用六味地黃丸和知柏地黃丸。


  夏季出汗多酸味食物解渴


  酷暑來臨,高熱、中風、腹瀉、心梗……除了病人增多,人們普遍感覺不適。氣象對人體的傷害是多方面的,包括溫度、濕度、氣壓、風力、日光等,這些因素或單獨“行動”,或綜合“侵襲”,會引起人體代謝、內分泌、體溫調節等一系列功能失調而致病。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故需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鳳梨、芒果、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將上述各種食物加以科學搭配食用,則可充分滿足心臟和脾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


  防暑降溫要科學


  專家建議,科學降溫,這是戰勝持續高溫的保健良策。最理想的溫度是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5℃~7℃。老人、小孩體溫調節能力差,應儘量少“孵”空調。長期在空調環境裏工作、生活的人,應穿一件外套。坐著工作的人,尤其是女性,可在膝關節部位覆蓋一塊浴巾,不能貪圖一時涼快,對著風口吹,以防低溫對人體損害,發生月經不調、頸椎病、關節炎。


  喝水很重要但不要暴飲


  持續高溫下及時補充水分很重要。飲水可維持人體充足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排泄毒物、減輕心臟和腎臟負擔。但也不能暴飲,暴飲不僅稀釋胃液,降低胃酸殺菌能力,而且一下子水分吸收太多,會增加心臟負擔,于健康不利。一般早晨起床後先飲一杯涼開水,白天多喝些茶水和淡鹽水,一天需求量6~8杯。


  夏天最需全面均衡營養。在高溫環境裏,人體營養物質消耗相當大,除了一日三餐外,還要注意從蔬菜、水果、飲食中額外補充維生素c、b1、b2和a、d,鈣丟失多的人還要補充優質鈣製劑。學生、老人特別應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有條件還可午睡。


  大量出汗後,可飲茶補鉀


  夏天出汗當屬正常。汗液排出的除了大量的水分,還有鹽分,因此人們常會感覺四肢無力、精神疲憊。很多人知道要飲用淡鹽水來補鈉,殊不知,伴隨著汗水排出體外的,還有鉀。


  因此,出汗後注意不僅要補鈉,還要補鉀。一般通過食用水果來補鉀,例如香蕉、柑橘等。茶葉中含鉀量豐富,可以飲茶補鉀。脾胃虛寒的人要喝普洱、紅茶等全發酵茶;熱性體質的人最好喝綠茶;對於一般體質的人來說,鐵觀音、烏龍茶比較適合。豆類也含鉀較多,如青豆、黑豆、赤豆、綠豆、蠶豆等;還有香菜、玉米、紅薯以及牛奶、雞肉、鯉魚、黃魚等的含鉀量也不少。( 鳳凰網 )



 


責任編輯:袁丹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