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12/08/28

調整字級:





天氣逐漸轉熱,蚊蟲病菌易滋生,因吃壞東西造成的腹瀉病人也增多,署立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林哲民表示,夏天腹瀉病因多,錯誤處理方式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不宜胡亂吃抗生素或止瀉藥,宜針對病因做不同的處置。

一般對感染性的腹瀉可分為細菌性的痢疾和病毒性痢疾兩類。林哲民說,前者是食用被痢疾桿菌污染的食品或飲料,引起腸黏膜潰瘍及出血,出現不同程度發熱、腹痛及膿血樣大便,有想拉又拉不出來的感覺,後者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使腸絨毛變平變短,吸收功能發生障礙,大便會稀薄,兒童大便像蛋花湯,每天五、六次,伴隨發熱及食慾減退。

細菌性或病毒性腹瀉在中醫治療上歸屬於外感瀉痢。林哲民表示,病毒性多屬於寒濕型、細菌型腹瀉多為濕熱型,而濕熱型又可依濕與熱的比例細分,需施以不同的用藥,寒濕型腹瀉可用藿香正氣散等疏風散寒、芳化導滯的藥物,濕熱型則使用清熱化濕藥物,如葛根芩連湯之類,若兼中暑則用六一散、香薷飲等藥物加減。

有些病人腹瀉時會自行買抗生素服用,林哲民說,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對病毒性腹瀉並無效果,如未針對病原菌使用藥物,胡亂投藥會使腸道內正常菌叢改變,讓受抑制的壞菌大量繁殖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夏天氣候炎熱又多梅雨,熱加上濕成為細菌及各種傳染病滋生季節,林哲民提醒民眾,未吃完的食物應做適當保存,注意冷飲及冰品衛生,如感染腹瀉,調理上應避免刺激性或肥膩不易消化的食物,腹瀉劇烈時要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有脫水或抽筋情況需至醫院打點滴,直接輸液補充流失的水份和電解質。


引用:台灣新生報www.tssd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元參藥行 的頭像
    乾元參藥行

    百年老店-乾元參藥行的部落格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